- 相关推荐
个案工作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个案工作报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案工作报告 1
一、509班基本情况
人数:76人,女生42人,男生34人。
班主任:王老师,一位资深、严谨的班主任老师。
学校:龙山县第一小学,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学资源和积极进取的教师团队,现有学生约5200多人,教师200多人。
二、509班观察、诊断情况
1、学习生活情况
1)全班整体的面貌
教室环境布置优美,讲台旁有一把椅子,讲台上摆放有序,整个教室里干净整洁。走进教室,不见大声喧哗和打闹的现象,学生对老师彬彬有礼,学生学习也很刻苦,休息时许多同学都在写作业。整个班的学习成绩在五年级12个班中属中等。
2)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课堂上老师们的整体印象是:课堂纪律比较好,无吵闹现象,对于老师的提问,很少有学生会举手主动回答,往往是老师问了半天,还是没人啃声,他们比较习惯被动的听老师讲课,习惯听老师的话,习惯做乖孩子,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他们不是很认同,参与的热情不高,小组讨论时,经常出现冷场、无人发言的情况;成绩好的小组,往往因意见不一而闹矛盾,使讨论不欢而散;优秀的学生,往往不愿与人分享,瞧不起差生,不愿帮助差生;课堂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任课老师都比较关注知识检测的结果,很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等进行评价。
2、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①缺乏活力和合作创新意识;
②缺乏合作学习的方法;
③缺少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等,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师方式陈旧。
2)老师还未学会合作学习的操作方法及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3)学生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和被动接纳,缺乏自主、合作和创新意识。
4)学生未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提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将学生按优、良、中、差搭配,分成4人学习互助小组,让差生获得帮助,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产生归宿感;另外,学习中降低要求,尽量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自豪感。
2、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要树立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注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改变对学生的态度,放低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让学生总是处于服从的地位,要给学生自主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完全抛弃掉“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学案导学、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和教学方式,把过去的“教”变为“导”,把学生的“听”变为“学”。
3、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激励机制
以往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评价,造成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缺失。因此,要全面的认识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既要制定评价激励方案,还要制定平时的评价量化细则,既要有终评,还要有课评、周评、月评、自评和他评等,使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他评等,找到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4、组织老师学习“学案导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操作程序以及“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将我们设计的“导学案模版”、“合作学习和学案导学的操作模式”、“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发给老师,让他们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
5、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课外,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合作的力量。如:合唱表演、绑脚游戏、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收集有关合作的名言或讲合作故事比赛等。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一题多解、具有创造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对有新点子和有新创意的学生多进行鼓励。
个案工作报告 2
洋洋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都在私企工作,平时工作较忙,还经常加班,所以洋洋在放学后经常是一个人在家。因为没有人看管,洋洋回到家中,通常都是先看电视,或是玩网络游戏,直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总是玩够了才肯睡觉。洋洋的老师向家长反映,近期洋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还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洋洋的父母得知这些情况后很着急,他们也知道总是让洋洋一个人待在家中,会使他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影响学习,而且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他们很不放心,但又没有其他的办法。
【问题】
假设你所在的社区有很多与洋洋有相同问题的孩子,请为他们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问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社区中的.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较忙,还经常需要加班,在放学后存在着无人看管的问题,他们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一个人在家,存在着安全隐患。
2.个案服务方案
(1)方案目标
1)协助家长指导及照看孩子。
2)培养孩子们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功课及学业,增强他们对学
习的兴趣。
3)指导孩子们正确的交友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健康的娱乐活动。
4)培养孩子们积极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品格。
(2)方案实施策略
1)与社区学校进行沟通,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资源,为有需要的孩子建立课余托管
服务场所。
2)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3)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组织游戏,满足社区内小学生康乐活动的需求。
4)将具有相同兴趣的孩子组织起来,开展小组工作。
5)聘请社交技巧、自我照顾能力、公民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相关的讲座、别辅导、发展性程序、家长咨询等服务项目。
(3)方案执行 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 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
个案工作报告 3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姓名:小希(化名)
性别:女
年龄:9
接案时间:20xx年12月1日
结案时间:20xx年5月15日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社工在四点半课堂发现服务对象,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多才多艺,学过舞蹈、绘画,架子鼓,成绩名列前茅。后来接触中发现,服务对象孤傲、偏执,朋辈关系紧张。随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跟妈妈一块生活,爸爸在其七岁时自杀,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承担全部家庭重担,权威主义(专制型)家庭教养模式。妈妈过于偏重对孩子的智慧才艺教育,尽管经济困难,还花4000多的学费给孩子报架子鼓培训班。对服务对象学习方面要求严格,教育投入很大,但是忽视了孩子道德培养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
3.行为表现:服务对象表现为偏执、孤傲、希望引起他人注意,不希望别人说自己不乖,有时具有轻微攻击性。
4.人际关系:同学、朋辈关系紧张。和妈妈交流沟通也很少。
5.支持网络:只有一个住楼上的王某和服务对象关系较好。因为王某的妈妈教育王某,要关照小希。
二、问题分析
经过与服务对象多次沟通交流,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家访、面谈,资料收集,社工较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并对其问题做出了诊断分析:
1.单亲家庭成长环境,缺乏父爱,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
2.服务对象本身比较乖,加上妈妈权威式家庭教育,服务对象比较害怕妈妈,但又渴望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偏执、纠结。
3.朋辈交往能力欠缺,对待喜欢的同学。朋友常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导致朋辈关系紧张。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念——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结构家庭治疗理论
1.优势视角理论
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
2.社会支持理论
指个人能够从中获得资源和支持的自然人际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家人、亲戚、邻居和社区互助小组。
3.结构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
(二)服务目标
1.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治疗,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
2.学习交友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人际关系,建立朋辈支持网络。
3.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互动交流关系。与妈妈多交流,了解彼此内心想法。
(三)服务策略
1.面谈。通过面谈,与服务对象建立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充分了解其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减少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2.介绍服务对象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青少年互助小组,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朋辈群体的关系,并通过互助合作,建立自己的互助支持网络。
3.通过家访、亲子教育讲座等形式,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了解妈妈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双方勇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创造单亲也可以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四、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1号(接案)—20xx年12月3号(预估)
目标:建立良好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与服务对象一块分析问题成因,并制定服务目标。
内容:通过倾听、接纳、尊重、同理心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形成彼此信任和谐的关系。面谈过程中,工作者扮演好忠实倾听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尽情吐露心声,并启发其诉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减轻心理负担。并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服务目标。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4—20xx年12月18号(三次面谈)
目标: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在面谈过程中,社工扮演好使能者的角色,积极参与服务对象自我认同困境的解析,及时给予适宜的肯定和鼓励,认可她的自我价值,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工作者还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因为服务对象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样子,害怕听到别人说自己不是乖孩子,面谈中,社工及时纠正她过于偏颇的想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通过“当然了”游戏,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处理愤怒情绪,减少自己的攻击行为。
第三阶段:20xx年1月10号—20xx年4月18号(团体游戏治疗)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人际交往关系,帮助其建立朋辈互助支持网络。
内容:本阶段,主要采取团体游戏方式。1月10号—1月31号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3月28—4月19号青少年互助小组。通过“盲人旅行”、“握手游戏”、“风中劲草”、“爱在指间”、“我的秘密”、“角色扮演”、“小故事,大道理”、“风雨同舟”等游戏,让服务对象在游戏与团队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信任、互助合作。
第四阶段:20xx年1月7号—5月12号(家访、社区活动)
目标: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妈妈的爱,建立尽管单亲也很幸福的良好家庭氛围。
内容:通过两次家庭探访(1月7号、4月16号家访),两场社区活动(20xx年2月7号亲子教育讲座,20xx年5月12日爱在行动母亲节活动)改善服务对对象与妈妈的关系,让妈妈意识到亲子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服务对象了解到妈妈的艰辛与关爱。在家访过程中,运用家庭结构治疗的相关技巧,改善服务对象与妈妈的沟通方式。
第五阶段:20xx年5月15结案
目标: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结案准备,处理离别情绪。
内容:与服务对象一块回顾服务过程,肯定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成长,并给与一定的建议意见。进行结案,处理好离别情绪,注意移情和反移情,做好跟进工作。
五、评估
(一)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估。小组过程中让组员填写参与者意见表。通过访谈,了解服务对象现阶段情绪、家庭、交友等方面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服务对象不良行为改善情况。
(二)介入成效
1.服务对象评估
服务对象在结案后告诉工作人员,她很开心这段日子有社工的陪伴,也很高兴在小组中找到的好朋友。她说她现在和妈妈的交流也多了,并且在学校,同学关系也有所改善。她现在不会刻意做一些行为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她会主动告诉妈妈自己的一些想法。
2.目标达成情况
到目前为止,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一切都在像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妈妈关系、朋辈关系有所改善,情绪控制能力有有提高,攻击性行为减少。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偏激。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自然结案。
(二)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
社工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并及时处理离别情绪,与服务对象相约后续通过电话、QQ等方式跟进服务。
七、专业反思
(一)一般技巧分享
服务过程中,社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结案时,注意服务对象离别情绪的处理,给出建议意见,并制定好跟进计划。
(二)个人感受分享
整个服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融洽,采用面谈辅导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务对象的改变。社工和服务对象都获得了成长。但是,本案是贫困单亲青少年家庭,在介入过程中,社工除了在家访过程中,给与服务对象一些物质帮扶,没有能够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服务过程,由于社工认知度低,资源整合难度大,没能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个案工作报告 4
一、调查研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全省关工委系统,认真调查未成年人保护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X市关工委对未成年人的状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X市人口440多万人,未成年人61万多人,占人口总数的13%左右。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90%以上家庭残缺不全,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亡故、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等,致使孩子缺少直接的管教和正确引导。
2、农民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3、普法教育弱化。
4、缺少管教的孩子容易受网络里各种暴力游戏及影片中反面人物的影响,有的孩子甚至模仿社会道上的老大。
5、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健康,逆反心理强又缺少疏导。
犯罪主体呈六种态势:
1、文化水平低的多,初中生和技校学生占很大比例。
2、低龄犯罪比例增加。
3、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增加。
4、独生子女犯罪率高。
5、在校生和辍学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6、女性犯罪率上升。
针对这种情况,X市关工委主动配合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对符合条件的'犯罪未成年人依法启动特别程序,在惩戒的同时加以保护。X市关工委率先和x市检察院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工作,基于其犯罪事实、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及犯罪后的表现等因素考虑,实行附条件不起诉,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一定的义务,并视其履行义务的情况最终决定是否对其提起公诉。
基于上述考虑,X市检察院制定了《附条件不起诉操作规程》,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适应程序,监督机制及考察帮教机制。X市关工委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对犯罪嫌疑人在考察期间的行为进行监督,犯罪嫌疑人按规定时间和方式向相关部门报告,相关部门将考察情况及时向关工委汇报,关工委拿出考察建议并及时转送给检察院。
由关工委牵头,建立帮教机制。协调指定专门帮教人员,帮教主体由基层关工委、家庭、学校及社区机构等组成。将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纳入社区矫正适用范围,进行法制教育,品德教育。建立检察机关定期考察回访制度。教育部门做好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留校、复课、就业、升学有关工作。五年来,X市关工委、检察院关爱团先后参与检察院办理附条件案件8件29人;同时对犯罪轻微、认罪态度良好、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初、偶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采取相对不起诉11件34人。至目前,涉案未成年人63人,无一人发生违法犯罪现象,大多数已升入大学、中专就读,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X市船营区检察院未检科,受委托管辖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审查起诉工作。X市关工委及船营区关工委主动跟踪“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成立了法治关爱团,开展了“护航青春”志愿服务工作。
法治宣讲团聘请退休的高级法官为成员,深入到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联系学校发生的案件,给学生讲法治课,还通过主题班会、队会,举办模拟法庭、建立关爱书屋等形式强化法治教育。
护航青春”的志愿者们对涉罪不诉未成年人以各种方式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使他们走上正轨。10年来,船营区办理不批捕案件93件276人,通过帮教,不捕不诉案件无一人重新犯罪。2017年,X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对涉罪不诉未成年人进行帮教,3人已顺利升入大学,3人进入中专学校就读。
二、在全省推广“青少年模拟法庭”普法教育经验
省关工委通过调研,总结了X市中级人民法院关工委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普法教育的经验,并在全省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进行推广。
X市关工委从2010年开始,在市X中学等16所学校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X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把支持院关工委办好“青少年模拟法庭”,作为在青少年中开展法治教育和法律普及的重要载体,与X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X师院、X中学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订方案,保证“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
市法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孔繁明亲自动笔撰写“脚本”,认真进行“庭审”准备,逼真地演绎法庭的神圣、法律的尊严。使台下的学生在“庭审”震撼中,感受到法律的后果,守法的必要。X市法院关工委在每次模拟法庭结束后,都把庭审全过程录制光碟,组织学生收看。
8年来,市X中学等16所学校先后有100多名学生在“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有2000多名学生现场观摩,全市的学生观看了录制光碟。X市16所中学实现了连续8年零犯罪。X市法院关工委还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选派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名誉副校长。到现在,全市共选派法治名誉副校长127人,进入119所中小学对接,还有80名在职法官和退休法官经常参加法治教育活动。
全省不少地方运用“模拟法庭”的形式教育未成年人。不久前,X县政法系统关工委与X县人民法院在“绿色家园”中,开展模拟法庭教育活动。X县职业高中80多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这次“绿色家园”青少年模拟法庭庭审展演的是县法院提供的真实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活动由县政法系统关工委主任孙晓红主持,形象逼真,针对性强,活动结束后,县政法委书记作工作部署。X县政法委已连续8年送法进校园,效果很好。
2014年以来,X县连续5年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的工作目标。集安市运用“模拟法庭”开展教育,95%以上的乡镇、村、社区、学校已经实现多年无犯罪记录。
三、加强法治教育,深入推动“两法”落实
全省关工委系统在法治宣传教育中,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简称“两法”)作为重点。X市关工委和市司法局从今年开始联合组织“五老”,参与社区服刑、戒毒(康复)青少年矫正矫治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培训,让“五老”志愿者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目前各项工作均已到位。延边州关工委与州司法局成立依法治州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开展“十百千万”法治教育活动,即全州组建10个宣讲团,聘请199名法治宣讲员、每年进行1000场次报告、受教育者10万人次。
他们深入到中小学、社区、村屯宣讲“两法”,效果很好。伊通县关工委和县政法委、教育局关工委贯彻实施“两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16年以来,全县51所学校、9个社区、187个行政村,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组织宣讲。县政法委关工委联系实际编写“两法”宣讲提纲。县关工委组织有宣讲能力的老法律工作者、老教师和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顾问成立宣讲团,深入到学校、社区、村屯宣讲“两法”。全县共有法治教育宣讲团成员77名。
2、固化教师学法用法制度。县教育关工委起草了《教育系统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意见》,以县教育局名义下发,在德育教育和相关学科中突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
3、落实部门责任。县关工委与有关部门协调把贯彻落实“两法”作为常态化的重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形成规范,形成制度,强力推进“两法”实施。
4、形成帮教体系。县关工委与县政法委、教育局关工委,广泛发动“五老”,采取“大手拉小手”“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为特殊关爱对象排忧解难。他们采取以案释法和现身说法等方法对帮教对象进行法治教育。
5、运用“两法”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实行“三个坚持”,即坚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坚持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坚持对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治。
个案工作报告 5
一、前言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二是青少年大都通过角色模仿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所以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也易把不良行为作为自己模仿和参照的对象;三是情绪和行为倾向于两个极端;四是个体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伤害。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人的个性,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区域除了家庭、学校就是社区。相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往往是社区文化环境欠佳,亚文化盛行的区域。“社区文化为社区居民所共享,同时也强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一来,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求开展有效的社区工作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给予青少年一片干净、祥和的成长空间。
二、开展社区工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性
(一)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社区是他们的主要成长空间
据粗略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一年中约有170多天的节假日和双休日,而这么多时间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里度过的。他们在社区完成课后任务,在社区里玩乐。所以社区内的状况对他们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区是青少年直接接触的外部环境,社区环境和社区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对人对事的态度和个性的形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个性还未形成,边缘性强,可塑性也强。从他们接触的人和事上可以看到他们社会化后的影子。社区文化会被青少年所内化,当然也包括黄赌毒等糟粕文化。甚至是社区结构布局对青少年都有重要影响。如果社区楼下就是游戏室,这无疑会增加楼上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打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开展正式、系统、专业的社区工作对这些进行管理就显得很必要了。
(三)青少年会有许多要求寄托在社区上,包括学习的机会、劳动就业的培训、提供解决日常问题的途径、增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等等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会把很多人甩在精神或者物质的困境中无法自拔,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不能自立的青少年更需要借助专业社工的力量。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不仅对外界依赖性强,而且对资源需求量也大。两个同样资质的孩子,一个投入大资金、大精力进行培养,一个则是有限的经济支持,甚至是食不果腹,两个孩子的未来也极可能是天壤之别。这就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使它得到最优配置,让每个人都获得健康成长的保障。
三、社区青少年服务的现状
(一)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活动、计划无法付诸实践
由于目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开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再加上许多工作都依靠政府实行,所以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捐赠也非常有限。
(二)对社区青少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部分社会工作者都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完全归于家庭和学校,似乎没有社区、社工什么事,忽略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三)专业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薄弱
社区工作者多是年龄较大、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的人,很少有能够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专业服务给青少年服务对象的。“吵就劝,错就骂,行不通就撤”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认识不到位,导致服务定位不正确
许多年以来,社区各项服务都是由政府倡导和组织的,社会大众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缺乏,而且这种由上级命令式的服务工作在执行时会缺少灵活性,各级工作人员难免在工作中加上自己的价值因素。
(五)我国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实践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青少年服务工作的发展滞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社区开展了服务内容有限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地域差异大。此外服务的制度规范性不强,一方面制度不完备,另一方面存在有规范不遵守的现象。
(六)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在最初提出社区服务概念的时候就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色彩,不同行业的人们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解释的。他们着眼于多种多样的具体工作,始终不能站出来顾全社区整体的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发展始终滞后,没有深刻的突破和创新。没有理论的指导社区工作的开展也失去了活力,与专业化道路有了很大的偏离。
四、发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思路
(一)拓展服务经费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这是发展此项工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鼓励社区经济实体的发展,为社区工作发展提供资金,充分发挥这些经济实体的作用,并保证资金确实有效地用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上。要调动广大居民积极性,扩大社会参与度,赢得更广泛的社会捐赠。此外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服务对象进行有偿服务,以服务养服务,这种经营的'方式也会促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要让全社会包括社区工作者对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树立正确、全面的认识
通过社区内宣传、社工服务上门、新闻媒体宣传等改变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以寻求社工帮助为耻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可以找社工,第一时间想到社工。同时工作者也应把服务青少年视为自己的天职,不能拒绝、推脱。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
(三)提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专业素质
成立一支专门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对工作者进行培训,实行考试上岗,实施严格的按能力晋升制度。同时可以招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聘请离退休社区工作专家,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
(四)肃清社区文化环境,弘扬传统美德,活跃社区气氛
青年文化是一种从属文化,它永远被镶嵌在特定的主导文化之中,且大多数情况下与主导文化是一致的。不良的社区文化必然导致不良的青年文化,在不良文化下成长的青少年就是不良青少年。社区工作者可以向社区居民讲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则,对好行为加以称赞、奖励,对好精神加以弘扬等。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养成正派的生活习性。
(五)扩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服务范围,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工作不能局限在对少数青少年提供已有的几项服务。而应满足居民多层次、多种类的需求,应设法开辟各种渠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学习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化解纠纷,摆脱困境。
(六)解决理论的深度问题
发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可以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本土化,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前进,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二是鼓励从业人员、各大高校学者、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奖励对理论发展有较大贡献者。
个案工作报告 6
一、案主基本资料
小吉,男,现年20岁,广东人,某名牌大学大一新生。
二、案主背景资料
案主共有四兄弟姊妹,家里人相处和睦,与大姐关系最为要好。从小案主就生活在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县级市里,在周围人普遍认为读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的环境影响下,案主一直很用功地读书。经过案主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被某名牌大学录取了。然而跟众多大学新生一样,他也陷入了迷茫期。对前途缺少想法,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自从上了大学以后,由于缺少了高考的那种紧张氛围,案主很难专注于学习。另外,在与朋友相处方面也出了点小小问题。
三、问题分析与诊断
(一)学习问题:案主从小就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读书,难免会形成一种“老师推一下动一下”的心理。现在来到大学这么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缺少老师的监督以及高考的压力,并在周围同学的影响下,导致养成学习上的惰性。对前途一片迷茫,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问题:案主对班委工作及社团工作等没有极力想去争取的热情,多次提到这也许跟自己小时候养成的性格有关,总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承担一些事情。实则害怕,其实这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三)人际关系问题:在友情和爱情的关系处理中产生疑惑,想要保全两方的关系,却苦于无从下手。如今觉得与朋友的关系疏远了,并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影响了一对朋友的发展。
(四)心理问题:很反感在宿舍学习时候宿友看似平淡实则讽刺的话语,不明白他们这么做的目的。
四、案主求助途径
案主与工作者以前认识,工作者在网络上发布助人信息,案主主动联系工作者。五、服务目标和计划
(一)服务目标
1、长期目标:帮助案主正确客观地认识和对待事物,树立其积极的认知态度,增强案主的自信,协助其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2、短期目标
①帮助案主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优势,使案主学会正确地认识问题,防止案主因挫败的心态而使其人生态度趋向消极,以帮助案主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②帮助案主对发展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态度,鼓励案主与朋友多点联络,维持良性互动的关系,并多点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增强案主的自信感和发展其人际交往技能。
③全身心投入学习,摒除杂念,积极备考。
(二)理论基础与治疗模式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由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因此促进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态度,变得意义重大而又富于挑战性。
在本案中,鉴于所掌握的案主实际情况以及对案主问题的分析与诊断,工作者决定对其综合采用认知疗法和心理社会疗法来开展相关工作。
通过尝试采用认知治疗模式来进行干预,工作者旨在帮助案主在认知上确立正面的概念,并逐步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恢复其自信心和树立勇于面对生活的勇气:首先,鼓励案主案主反思自己的认知模式与经验图式,帮助案主以一种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发现问题,并认识到问题的程度;其次,用认知理论,帮助案主分析问题的本质,并从案主身上发现其解决自身问题的优势与潜质。再次,帮助案主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树立其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的信念,并鼓励案主尝试着做出改变与努力进取。
而心理社会疗法“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认为,人受到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三者的互动作用决定着一个人的现实状况。该疗法强调了人在情境中的两个主要方面:社会方面与心理方面。因此,通过采用该疗法,工作者力图通过一些现实的互动场景(比如来自机构方面的和周围同学方面的),减轻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并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技巧和“人在情景中”系统的功能,从而增进案主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
(三)介入策略与服务方案
介入策略:工作者首先与案主进行了几次相对比较轻松的会谈,并藉此建立了与案主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工作者约定了对案主以后的访谈时间,并在结合治疗模式的需要,采用了一些结构式的会谈以及开放式会谈,从而在访谈中逐步了解了相关情况、确定以及不断调整了服务计划。此外,工作者还通过小组活动等一些其他的形式,对案主进行了积极的诊断与治疗。
服务方案的具体安排:
(一)接案:本案是笔者在网络上发布助人信息。通过案主的主动求助以及之后与案主的交谈,笔者确定接案,并约定了对案主访谈的时间。
(二)初次访谈,资料收集并研究。
(三)建立并加强与案主的信任感,确认专业工作关系。
(四)进一步接触案主,加深对案主情况的了解,并一步步地实施治疗方案。
(五)帮助案主树立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认知和正确态度,并鼓励其依靠自己的优势和条件克服困难。
(六)着重注意案主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并及时地给与关心、疏导和帮助。
(七)积极帮助案主与周围的同学搞好交流沟通,降低案主的人际困扰。
(八)跟进服务,在案主呈现出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工作员结案。
七、服务过程记录
总体活动单元:
①与案主初步接触。为了得到案主的接纳与信任,我们首先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等谈起。通过会谈一步步了解了案主的情况,如对父母的态度、在校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内容。初步达成帮助的协议,并约定下次实习和案主会谈的时间。
②首先要让案主接纳我,然后再慢慢了解其真实的想法,包括对父母、对学习、对同伴、对学校老师、对生活情况等的感受与看法。
③与案主谈及兴趣志向、爱好特长等,工作者引导并权衡了能力/优势视角下案主的优势与技能,引导案主认识到其自身的这些优点与长处,增强其自信心与自我接纳、自我认同。
④鼓励案主参与外院三下乡活动,在提升案主参与意识和增强其人际交往技能。
⑥工作者和案主进行了结案会谈,并鼓励案主积极地与周围的同学互动和交流,并对其未来的生活送出了工作者的祝福。
历次会谈概要:
第一次会谈及评估:此次会谈旨在使案主与工作者互相熟悉和了解对方,在与案主建立信任等专业关系的同时,对案主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并对案主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诊断与评估。此次会谈,案主基本上只是被动回答工作者的发问,处于一种让工作者替他找问题的状态。工作者通过闲谈的方式减轻案主的紧张、不信任感,从而引导案主化被动为主动,坦诚地谈了自己的相关状况,因此,此次会谈的预期目标如期达到。
第二次会谈及评估:此次会谈主要谈了一些关于案主的家庭环境及支持系统的问题,在评估了案主的家庭系统和画出了案主的家庭图之后,引导案主树立起对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认知,让案主了解到身边原来是有如此多资源可用,他们也时刻在关注着他,继续稳固良好的家庭关系。
第三次会谈及评估:主要是谈了一些关于案主与高中好友及舍友的人际关系的问题,高中时期案主与一男一女很铁,案主认为自己与女生关系密切影响到男生不能接受那女生,有着些许愧疚,现在跟那男生接触少了,想要恢复以往的好友关系;当友情遇上爱情时,这又是一大难题,面对女友的醋意以及朋友的信任,案主很难只选择其中一边;与舍友相处地很好,可是很反感舍友带着些许讽刺意味的话语,如“你很勤奋”等,认为这或多或少导致其情绪上的消极。此次会谈主要帮助案主认清自己的定位,减轻案主的内疚感,让其全面考虑问题,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行为,鼓励案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就好,不必过度在意他人想法,提升其关于人际交往的认知和相关技能。
第四次会谈及评估:此次会谈主要是全面了解和评估案主的“人在情境中”系统,并通过关于案主兴趣志向、爱好特长等的谈话,在优势视角下权衡案主的优势与技能,引导案主认识到其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增强其自信心与自我接纳、自我认同。
第五次会谈及评估:此次是结案会谈,主要是协助案主回顾从接案开始的整个个案的进行过程,让案主了解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以后案主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努力方向。工作者表现出了愿意随时随地再协助案主的意向,案主欣然接受。
八、服务评估
针对案主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与治疗,案主的情况得到了不少改善与改观,以下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评估此次服务的效果:
案主自我表述与行为表现:在工作者的后期跟进访谈中,案主表示工作者的辅导与帮助让他变得乐观了许多,在一些问题上的态度也变得相当积极和理性。案主不仅意识到了面对以后生活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在现实的生活系统中与周围人的关系也变得相当融洽与和谐。在行为表现上,案主在举手投足间的行为变得相当热情坦率而又充满自信,之前访谈时对未来生活忧虑重重与闷闷不乐的表情后来则变成了平和理性的表情。
工作者对案主的观察与评估:首先在交谈的语言和话题上,工作者感觉到了案主明显的变化:在前期的交谈中,案主主要谈的是对未来的迷茫,生活上的烦恼;而在中期,案主的话题则有了明显的转变,案主开始谈了一些关于工作者的生活系统的问题,开始谈了一些个人的爱好与理想;而在服务后期,案主的情绪则变得相当乐观,所谈的话题也多了一些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对班上某些同学的积极评价和渴望与之建立友谊的想法,以及希望工作者能够在以后与之保持联系并分享他的成功。
工作者自我评估:工作者对自己做了自我评估如下:工作者始终以接纳、尊重与积极、真诚的专业态度对待案主,严格遵守个案工作的相关原则,合理运用了个案工作的相关技巧。此外,工作者尝试着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运用专业的治疗理论和模式,既是对案主的负责又是对于自己的一种锻炼。当然,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笔者本人对个案工作理论的真谛挖掘不够以及实践阅历不多等原因造成的。
九、结案与反思
结束个案的原因:案主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在学习问题上,案主渐渐懂得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很少再因舍友的话语产生不良情绪,空闲时间就会到图书馆充实自己;在情感问题上,案主认识到只要好好把握与朋友相处的度以及在女友面前的表现就可以处理好两者关系;在人际关系问题上,案主的态度变得比较积极,参与外院三下乡队伍,结识更多人。他与所生活的系统其他成员的相互接纳变得较为理想;在心理问题上,案主变得较为自信,对自我的认知也很积极、理性。
结案建议与反思:由于该个案是本人在学习《个案工作》期间所做的第一个个案,因此在专业实践和经验欠缺的情况下,对案主问题的把握和诊断上、在对案主使用的治疗模式上、对案主的分阶段服务方案乃至对案主治疗效果的评估上都有做的欠缺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虽然,从结果上看,案主本人的情绪状况在治疗前后有了极大地改观,但是,案主对于未来尚无一个明确目标,如今只是着重当前,结案后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方向。
【个案工作报告 】相关文章:
个案工作计划04-03
个案工作计划精彩01-20
个案工作计划13篇02-06
实习工作报告06-25
测量工作报告04-28
自查工作报告11-07
儿科工作报告12-23
防洪工作报告12-26
职代会工作报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