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范文
当前位置:聘大网>职场范文>工作总结>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24-05-17 16:16:16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1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根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意见》(宝市环发[]26号),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部级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生态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状态,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构建富裕和谐新做出贡献。

  目标任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中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全县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按照先行示范、逐步推进的总体设想,在“十一五”期间建成6个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0个生态村,在“十二五”期间建成8个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0个生态村。

  总体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推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以加强资源永续利用为重点,推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重点,推进以山川秀美为主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生态体系建设;以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高效、稳定、配套的能力保障体系建设;以培育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为重点,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生态创建活动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生态系列创建的细胞工程和基础工程,要重点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抓好六个方面:

  一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二是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基础,大力推广科学施用农药、化肥技术;

  三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

  四是推进农村改厨、改水、改厕、改圈工作;

  五是加快推进农用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

  六是积极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探索污水处置办法和有效途径,大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三、强化生态创建工作措施和保障机制

  (一)精心组织,完善生态创建规划。坚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便于操作的原则,科学划分本乡镇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指导乡镇的产业发展和生产活动,充分发挥乡镇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创建规划要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和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要相互衔接,活动一并开展。规划任务和目标要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便于实施、检查和考核。

  (二)分类指导,规范管理生态创建工作。各乡镇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生态创建,确保建设成效。根据国家考核标准,修订和完善生态示范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指标体系,完善相关规划编制指南等技术规范。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创建方案,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生态创建活动。

  (三)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各乡镇要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机构,加大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制订年度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把规划中确定的任务进行分解,切实抓好落实。提高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及时有效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城乡环境管理决策体系。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2

  半年以来,我乡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精神,围绕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奋斗目标,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贯穿在全乡的各项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村庄整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居环境明显优化,生态意识逐步提高,生态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现将我乡半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苏河乡位于青川县西南部,与绵阳江油市接壤,总面积68.92平方公里,属山区地貌,全乡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8%,山川秀美,平均海拔716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750毫米,日照长达2290小时,现全乡辖梨子、樱桃、新民、樟河、毛坪、三凤6个行政村,47个农业合作社,1445户,5059人,耕地面积8936亩,以玉米、小麦、土豆为主要粮作物,以银杏、板栗、核桃、茶、兔、土鸡为特色产业,20xx年人均纯收入3420元。

  二、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刘琪同志为组长,乡长徐俊和副乡长刘莉同志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建设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稳步推进了我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位,我乡还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整治纳入乡对各村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三、广泛宣传,层层发动

  为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我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公示栏等宣传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xx普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仅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就悬挂标语6条,张贴宣传画85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深入开展法制进机关、进学校等八进活动,学校开创了环保教育专栏、科学园地、黑板专刊等宣传方式,为全乡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今年来,我乡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生态建设。通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社社通”工程,今年启动了对新民村4.5公里通村道路的建设及硬化,正在实施对樱桃村樱桃窝通社道路的建设的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户庭院治理,规范治理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养殖小区粪便直排,围绕“三改两化”完善基础设施,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要求,狠抓环境整治,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全乡风貌塑造890户,全乡建垃圾屋10个,购置垃圾桶34个,乡场镇建污水处理池1个,建垃圾中转站1个;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大力发展风景林产业,走银杏富民之路,完成银杏栽植75000株;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林植被恢复,全乡实施森林恢复3500亩,改造低产板栗650亩,管护全乡茶园3000亩、核桃45000株;进一步强化退耕还林管护和生态公益林保护,今年落实生态公益林17000余亩,增加森林覆盖率。

  (二)生态文化建设情况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我乡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生态文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健康有序开展。一是抓好机关文化建设。文建明工作法、廉政文化等上墙,全乡党建文化氛围浓,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古树名木保护。二是配齐配全文化设施。全乡6个村都建有规范的农村文化书屋,实行户借阅登记管理制定,建村宣传栏6个,建村活动场所6个。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春节、五一、端午等传统节日活动。全面实施完成了全乡村通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工程,电视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三是抓好文化精品建设。依托民族文化、茶园文化、党建廉政文化,提升了全乡形象。

  (三)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一是提高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按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程序要求,各村分别制定符合村情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将公民基本道德、计划生育、林木管护、禁毒工作等纳入村自管理,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管理目标。二是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各村图书室存储图书达3000册以上;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力度,今年分别组织培训1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20xx人次,确保每户农户至少有一个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加大婚育的普及和提高;认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学道德模范、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和“争做文明青川人”等活动,抓好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窗口等建设,巩固和保持了县级文明单位2个,全乡累计评选出优秀基层党组织2个,优秀共产党员5个次,优秀乡干部4人次,优秀村干部8人次,文明示范户120户,遵纪守法户1245户,计生“三结合”户43户。

  (四)低碳建设情况

  积极推行低碳生活,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资源,实施低碳乡、低碳机关、低碳村和低碳家庭建设,全乡建沼气池720口,实施改厕842户,安装太阳能230个;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站1个、回收点6 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达90%以上。

  (五)平安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打造廉洁型政府,深入开展“四大教育”、“三个倡导”、“四个一生”等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开展平安建设,各项制度责任落实;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广泛开展百场法制讲座“七进”活动,积极开展干部下访和“大接访”、“大调解”工作,做好信访接待,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制度,强化民族团结,杜绝了重大刑事案件和进京到省、市集访、个访,强化各类安全工作,无重大突发事件,扎实开展党建、廉政文化建设。

  (六)优美建设情况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全面完成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了市政设施,全面推进十大救助制度的落实,全乡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认真落实了“门前三包”、“庭院三清”、“十二户联洁”等制度,开展了以治理五乱和三延伸为主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基本达到了硬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实现了风貌统一、整洁优化。

  五、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我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扎实,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全社会共识有待进一步强化。生态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从我乡情况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全民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大,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有相当的距离,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相关资源必须进行整合。

  六、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观念。建设生态文明任重道远,要加强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发动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二是加大投入,认真开展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整治等载体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是重视问题,加强研究,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要增强预见性,重视和正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环境问题,在把好产业发展关口,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优化相促进的同时,进一步总结研究,力争早日把我乡建成生态产品基地乡、生态文明示范乡。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园新村”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为抓手,以“黔西北民居”改造和建设为切入点,紧紧抓住全区实施“工业强区”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有利时机,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强力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全面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全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按照乡村统筹建设的思路,总体目标是: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家园“五园新村”建设工作,抓好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实现“毕纳、纳水、纳大、纳织、纳六、纳赫”主要县际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黔西北民居”风格新建、改造覆盖率达80%以上,实现乡乡有“五园新村”示范村,建设10个特色小城(古)镇,促进农业产业大发展,农民群众大增收,乡村面貌大改变,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大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一)全县新建和改造“黔西北民居”31300户以上。其中: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改造“黔西北民居”24300户以上;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完成7000户以上。(附件一:纳雍县“黔西北民居”建设任务分解表)

  (二)全面启动“五园新村”建设,力争5年完成全县“五园新村”建设任务。,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五园新村”达标村、“五园新村”示范村、“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其中: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10个,“五园新村”示范村32个(含10个精品示范村),“五园新村”达标村55个。“五园新村”的“黔西北民居”建设覆盖率达到80%。(附件二:纳雍县“五园新村”建设及特色小城(古)镇建设任务分解表)

  (三)开展维新、龙场、阳长、王家寨、张家湾、乐治、勺窝、寨乐、老凹坝、昆寨等10个乡镇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启动王家寨镇1个特色古寨建设。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先行的原则。以规划为统领,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高度,逐步形成城镇建设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一批城(镇、乡)郊新社区、中心村寨和工(农)业产业聚集区。

  (二)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引导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坚持整合资源、多元投入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将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投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拉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建设自己的家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凸显民族特色,把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村寨率先纳入“五园新村”建设计划进行建设。要传承当地文脉,将具备历史文化的集镇、村庄、街道,按照“古民居”、“古街道”风貌,打造一批“古镇”、“古寨”、“古街”。

  (五)坚持示范带动、凸显精品的原则。根据各村的环境状况、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实际,按照“五园新村”建设标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着力打造一批“五园新村”和特色小城(古)镇精品示范点,特别是着力打造一批旅游小城(古)镇、旅游村寨,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四、工作内容

  (一)切实抓好建设规划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科学编制特色小城(古)镇建设规划、“五园新村”村寨建设规划和“五园新村”产业发展规划。

  特色小城(古)镇建设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传承历史文化,融入民族元素,注重完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规划要力求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土地利用总规相衔接,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及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月底前要完成10个特色小城(古)镇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4月底前完成小城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内要完成全县50%以上特色小城(古)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

  “五园新村”村寨建设规划要结合各村寨环境状况、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资源禀赋,按照“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相对集中、分散适当”的要求进行,要突出地方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注重文化内涵、美观实用、人与自然和谐,形成“一村一景观、一寨一风格”的民居建筑特色。2月底前要完成55个“五园新村”达标村指导性建设规划;3月底前全面完成32个示范村“五园新村”总体建设规划;内要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的“五园新村”建设的指导性建设规划和50%以上行政村的总体建设规划。

  “五园新村”产业发展规划要结合“3321”、“4个30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的实施,按照“集中连片开发和区域化布局”的原则,在品种选择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认真吸纳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建议。“五园新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村寨建设规划同步进行。

  (二)切实抓好产业发展

  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要求,以“3321”、“4个30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形成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业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产业、蔬菜产业、茶产业和中药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大户,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基地。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努力打造“农家乐”、观光农业、原生态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村服务业收入。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村劳务收入。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抓住农村房屋改造和新建的大好机遇,就近就地兴建符合产业和环保要求的砖瓦厂、木材加工厂等企业,在方便群众建设,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人队伍,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培植产业,力争使每个“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都有1-2个特色主导产业;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劳动力人人掌握1-2门致富技术,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0%以上;农户拥有1-2亩特色种植业或1项特色养殖业;有一支20人以上从事营销服务的农村经纪人队伍;有条件的村有10户以上农家乐餐馆或农家旅社;有条件的.村要培植1个以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加工小作坊;人均拥有0.5亩以上旱涝保收农田。

  (三)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五园新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水、电、路、气、房、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农村文化室、农村卫生室、农村有线电视、农村能源等覆盖工程,对进村路、村组路、连户路进行改造硬化;把改厕和改圈结合起来,对农村厕所、畜禽圈舍进行规范化改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和沟渠、管网、水池等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对农村低压输电线路和集镇街道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农村供电质量和抗灾能力,保证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正常;围绕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农家书屋、一批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一批计生卫生综合服务站(室)、一批生态小公园、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要大力实施“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等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特色小城(古)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路网、电网、通讯网络、供水管道、公共厕所、集贸市场等设施,不断完善特色小城(古)镇功能。

  (四)切实抓好“黔西北民居”建设

  是“黔西北民居”建设的质量提升年,要严把质量关,在民居改造和建设上下功夫,新建的民居要严格按照“黔西北民居”图集进行施工,改建的要根据图集方案,按照“一户一图”的要求进行设计,做到舒适、美观、实用。要结合彝族、回族、苗族、白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村庄配套设施和房屋建设中,充分体现民族特色。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特色小城(古)镇建设任务重,建材供应矛盾突出,各有关部门要规范建材市场,抓好建材供应。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建材企业,鼓励其他企业投资建材加工。加强建材市场管理,畅通建材进入渠道。在税收、炸材供应等方面给予优惠,降低建设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按地区要求大力推行坡屋顶用钢材水泥砂石预制,切实提高建设档次,同时缓解木材供应的压力。

  严格施工队伍资质准入制度,实行资质管理,提高施工水平。对不按“黔西北民居”图集进行实施或达不到“黔西北民居”施工技术要求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不得对农村新建改造房屋进行施工,确保新建房屋必须严格按照图集户型施工。要以“百千万培训工程”为载体,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确保每村有1名以上、精品示范村和示范村有3-5名“黔西北民居”技术指导人员,形成有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建筑工匠,切实提供技术支撑。

  (五)切实抓好村镇建设管理

  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将农村建房和房屋改造全部纳入村镇建设规划,所有新建和改造房屋要按照村镇建设规划和“黔西北民居”图集进行施工,坚决杜绝乱搭滥建的现象发生。

  各乡镇、县直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疏堵结合”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建房行为,加强对农户建房的跟踪监测,依法制止违法违规建房。建立农村建房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户自觉自愿按“黔西北民居”图集建设。要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严格落实“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制度,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户与户之间房屋建设设计要和谐统一,建筑高度无特殊情况要保持基本一致。要切实加强村庄和集镇整治,大力实施村庄和集镇整治,切实改善和优化村镇人居环境。

  (六)切实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养殖大户集中。实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把农村建设土地指标流转到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上、把用地指标作为上市交易的办法,大幅度增加土地级差收入,所获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房产、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权、农村房屋产权和宅基地土地使用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已经按“黔西北民居”图集修建的农村住房及宅基地,要在上半年完成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对农民土地、房屋等进行实测确权、颁证,建立地县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农业担保和保险机制。

  (七)切实抓好资金筹措

  结合今年工作实际,县委、县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将有限的财政投入放大,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立县新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加大融资力度。用市场化的办法积极探索“政银合作”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大金融投入力度。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对农村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产业发展、沼气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村庄整治、福利公益金、地质灾害搬迁、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三江源”生态恢复保护工程、“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进行最大限度整合,捆绑使用到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上。其中“一事一议”资金要重点整合用于“五园新村”精品示范点的打造和建设。

  要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组织和动员广大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开展结对帮建活动,倡导和推动区内企业通过以“五园新村”、特色小城(古)镇冠名权等方式捐资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和特色小城(古)镇;鼓励一方为农村户口的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家住农村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户口所在地按规划和“黔西北民居”图集新建或改造房屋、发展农家乐;创新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投入“五园新村”和特色小城(古)镇相关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和动员广大农户积极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参与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调整充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县新农办设置为常设机构的申报工作,选调精兵强将充实办公室力量,确保工作的统筹、协调、督查、指导有力。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要进一步完善乡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保办公室工作人员达5名以上。同时,要成立3-5人编制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人员要在4月底前充实到位。建立领导干部工作联系包保制度。县几大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个“五园新村”示范村。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要根据建设任务,建立工作包保制度,包保具体的村和农户,重点打造的“五园新村”精品示范村和示范村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包保。要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及时将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户,落实到干部头上,做到“千钧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二)强化宣传发动

  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报道力度和对外宣传力度。推进“三下乡”、“五进家园”、“青春献身新农村,携手共建新家园”、“妇女姐妹齐上阵,生态家园显身手”活动的深入开展,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广覆盖的宣传声势,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五园新村”、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带来的乡村面貌的新变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4

  近年来,桐庐县坚持“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的发展理念,始终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推广工作,连续六年实现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水,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现场会和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培训班在桐庐举办;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中国最美县城、国家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等众多荣誉。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也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和蓝图。结合桐庐实际,“美丽桐庐”是以生态美为基础、以城乡美为特色、以产业美为支撑、以人文美为内涵、以生活美为目标的“五美”并进的发展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美丽桐庐”建设为抓手,努力开创现代文明发展新路子。

  立足“三个确保”,打造

  山明水秀的生态之美

  要围绕“确保水质提升(每条河道逐步由能游泳向能饮用转变)、确保大气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以优良天数为主逐步向优质天数为主转变)、确保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创建成功(工作标准由试点示范区逐步向达标示范区转变)”等“三个确保”的目标,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努力使桐庐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空气更清新。

  重拳出击“治水”。大力开展清水治污行动,加强砂、石、山、林等资源的管理,严禁乱采乱挖乱伐,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增强河道水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深化地表水自动监测和饮用水源环境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体系,积极推进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探索新建自来水取水口建于流域下游制度;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截污纳管和提标改造,不断强化对电镀、化工、造纸、印染和石材、铸造等行业污染治理和监管,积极推行总量控制和刷卡排污,有效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深入实施分水江、富春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以乡镇交界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基础的考核体系、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和公示制度。

  多措并举“治气”。大力开展大气整治行动,实施大气污染系统综合治理,改善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把调整和改善能源结构、减煤增气作为源头减污的基础措施,积极推进城区“煤改气”工程建设,严格控制高污染车辆的使用,加快推进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分步推进公交车“油改气”工作,着力减少煤炭消费总量,从源头上降低区域污染负荷;深入开展水泥、热电行业脱硝工程建设和温室甲鱼养殖场综合整治,强化废气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制定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规定,强化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建立完善联防联控和监测监控体系,推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新国标。

  深化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为总抓手,广泛开展以“美丽”为主题的`生态文明系列创建,积极把“美丽”引入学校、农村、社区、单位、企业和家庭。深化生态村、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积极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国家生态乡镇等创建活动;创新生态管理制度和机制,形成生态优先的决策方式、资源能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融入风景元素,打造全域景区的城乡之美按照“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每个镇村”的原则,立足“最美城乡”标准,大力推进风景城镇、风景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工厂等建设,逐步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如画风光。

  拉高标杆,做“优”城区。坚持规划先行原则,高标准编制和实施风景桐庐建设总体规划、老城区改造提升规划、城市色彩等规划体系,推进各类规划无缝对接;继续秉承“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的建设理念,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重点区块拆迁改造工作,大力实施开元街区等综合改造工程;积极丰满优化新城区,加快实施城西休闲度假综合体、城东高校文创综合体及柴埠区块拆迁改造等重大项目;积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出台最美县城标准体系。坚持建区与造城并举、生态与产业互动,加强富春江科技城城市设计,优化利用山体、水域、绿地公园等环境资源,实施主干道、节点区域景观提升改造等工程,着力打造集高新产业、创新科技、宜居生活“三位一体”的生态性、高效性、前沿性的科技新城,全面优化城市整体形象。同时,抓住全面西进的机遇,进一步加快与杭州大都市的融入发展。

  提升品质,做“精”乡镇。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突出品质特色发展,加快小城市、中心镇和特色乡镇培育,全面彰显桐庐城镇独特魅力。分水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要立足全省范围,切实以“杭州西郊最靓丽小城市”的高度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加快“一心一带三区”建设,增强小城市的辐射功能;江南镇要以建设“一城两区”(即桐庐东郊卫星城,“风景桐庐”示范区、产业升级样板区)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建设标准,丰富完善功能,强化城镇管理,努力实现中心镇向卫星城的跨越;横村、富春江等中心镇要拉高标杆,以小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实力,打造特色鲜明、经济发达、全省一流的中心镇;瑶琳镇要围绕创建“全国一流旅游名镇”目标,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的示范镇。同时,按照“一镇一品”的思路,加快推动百江、钟山、莪山、新合、合村等乡镇发展,强化集镇建设和产业培育,努力建成一批特色乡镇。要深入研究县域大交通格局,优化城乡公交,适时启动16省道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

  点面结合,做“美”农村。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引领,点面结合、重在惠民”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巩固提升5条风情带、5大风情节和25个风情特色村的建设成果,做好串点、成线、连片文章,着力打造4条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2个精品区块,有序推进50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32个中心村和3个风情小镇建设;大力推进“四边三化”行动,以路边、山边、河边和景边为重点区块,着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打造沿线靓丽田园风光带;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监管,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机制,积极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沟渠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

  创新发展驱动,打造绿色低碳的产业之美紧扣“绿色、低碳、高效”导向,大力培育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产业,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依托、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5

  一、市的基本状况

  市属市管辖,地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街镇224个行政村,52万人口。近年来,市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把创立百里生态文明走廊作为整市推进乡村洁净工程的切入点,集全市之力开展了一次大张旗鼓的集镇和乡村情况整治攻坚战,具体掀起一场乡村洁净卫生革命,大手笔打造文明生态新村。经由努力,全市乡村生态情况和人居情况发生宏大转变,农民群众精神相貌面目一新,乡村社会事业分明提高。

  二、市乡村洁净工程的首要作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市把乡村洁净工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问题,明确做好定位,科学制订乡村洁净工程总体施行方案,确立了乡村洁净工程三步走的施行方案,从2007年开端启动乡村洁净工程,提着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乡村13其中小集镇和224个行政村的情况整治工作目的。

  第一步:以嘴4其中心集镇,3个城乡结合部,316国道、302省道、县级干线公路179公里沿线乡村农户的情况整治为重点,一线穿珠,快速打破,用一年的时间完成。

  第二步:在稳固179公里干道沿线情况整治效果的基本上,再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切县乡道路2条通村大循环道路沿线乡村及4其中心集镇、5个小集镇的情况整治工作,力争全市13其中小集镇及2/3的村完成情况整治任务。

  第三步:具体推进乡村洁净工程,对全市残剩1/3的村组进行具体整治,对曾经整治的13其中小集镇和2/3的村进行提档升级。市的首要作法是:

  一是认真编制镇村规划,科学领导乡村情况整治。乡村规划是乡村整治工作的行为原则,市把集镇和乡村规划作为乡村情况整治的龙头工程,坚持“分步施行、重点打破”的准则,结合实践状况和各个集镇乡村的地舆特点、房屋近况等,编制完成了72个乡村、4个集镇情况整治和基本设备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对平面结构、房屋造型、道路、供排水、垃圾填埋点、绿化、电力、电讯、文明体育、卫生设备等进行科学安排,统一向农民免费供应22套环保节能新式民居设计方案,做到一个规划管总,一张蓝图绘究竟。防止了“乡村规划墙上挂挂、乡村规划不断转变、建房规划只是村组长一句话”的景象发生。

  二是大力施行“五清”工程,彻底根治乡村脏乱差景象。针对乡村脏乱差景象,开展了以清垃圾杂物、清乱搭乱建、清乱堆乱放、清污水淤泥、清各类路障为首要内容的“五清”工程,然后完成了柴草归院、垃圾归点、禽畜归圈、污水归池,还履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一年多来硬化场院5700多户,乡村植树4.5万余株,装置太阳能路灯250多盏,村容村貌面目一新。

  三是增强乡村基本设备建设,为稳固乡村情况整治效果发明前提。该市以道路、排水、安全饮水三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抓住国家、省支持通村公路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等政策时机,投入1.1亿元,建筑通村公路790公里,在全省领先完成了村村通;投入1300多万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个,3万多农民用上安全水;投入500多万元,把城市自来水管网向城郊乡村延长,使城郊7个村1.5万农民用上城市自来水。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发起2700多户农民硬化了场院,建筑排水沟230公里。

  四是大力施行“一建三改”,消除脏乱差的首要源头。他们把施行“一建三改”作为处理乡村脏乱差的治本办法,以“气化”带“净化”、促“硬化”、扩“绿化”。投资1000多万元,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做到“一建三改”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当前,全市已完成乡村户用沼气3910口,购置沼气服务车2台,组建沼气协作社2家。“一建三改”不只变废为宝,处理了乡村动力问题,加速了乡村洁净动力的发展,并且较好地处理了农户污染源问题,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乡村生态情况。

  五是着力打造生态景象,促进乡村情况提档升级。依照生态顺应性、生活有序性、经济延长性和视觉结果性的`基本要求,着力打造“一村一景”,把纯真的情况整治与乡村生态景象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精雕细镂,克勤克俭,突出特征,画蛇添足,对沿线乡村70%的残垣断壁进行整修正造,构成功能性景象墙,彰显了鄂西北民居的古朴风情。在农户房前屋后开发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圃周围装置颜色各别的木栅栏、篱笆笆,点缀美化农家天井。积极应用乡村现有的水塘、古井、树林、沟渠等资源,积极打造富有乡村地区特征的绿树成荫、小桥流水、荷塘月色的田园生态景象。

  六是构建乡村洁净工程长效机制,避免乡村情况卫生反弹。为稳固百里生态走廊创立成效,积极探究坚持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首先,装备垃圾容器。为调查决农民垃圾无处倒的问题,李楼办事处在工作实践中探究创造了经济适用、美观不吝啬、巩固耐用、易于创新、表现生态环保理念的水泥预制垃圾容器,并在垃圾容器上制造“李楼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等富有人文气味的宣传用语,在农民群众中到达润物无声的宣传结果,遭到农民的欢迎和赞许,很快在全市推行,构成了一道别样的景色线。其次,坚持乡村卫生保洁队伍。按每40—50户装备一名卫生保洁员的规范,装备了200多名农民卫生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搜集、清运、分类处置、集中填埋工作。其三,坚持乡村卫生审核奖惩准则。村组干部对卫生保洁状况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选,乡镇办一月一审核,一月一兑现,该奖则奖、该罚则罚,保洁人员工资按每人每月150元规范由市财务统一担负,乡镇办担负每人每月50元的奖励工资

  七是大力发展天井经济,拓展农民增收的新空间。经过乡村情况整治和“一建三改”,不只处理了脏乱差问题,并且在农民房前屋后腾出了很多闲置土地。对此,该市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领导农民开发应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小菜园、小果园等经济高效作物和养猪、养兔、养禽等养殖业,构成了猪沼菜、猪沼果等分歧特征的天井经济,百里生态文明走廊沿线共开发应用闲置土地2300亩,农民发展天井经济户平增收2000多元。

  八是大力推进集镇情况整治,发扬集镇示范带动效应。针对乡村村镇功能弱化的近况,把小城市的治理理念融入到乡村中心集镇整治中,用整治小城市的理念整治集镇,加大集镇基本设备投入力度,配套完善水、电、路、通信等各项基本设备建设,建设中心绿化场地及公共活动场合,提高集镇功能,打造宜人居、宜兴业、宜转移乡村充裕劳动力的现代化规范区域中心。

  三、市推进乡村洁净工程的启迪

  市乡村洁净工程的施行,不只使乡村生态情况和人居情况发生了宏大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并且使农民群众精神相貌面目一新,促进了乡村社会事业的具体发展,亲密了党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络,进一步加强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战役力和凝集力。经过对市的学习调查,我们深受启示:

  一是必需增强领导系统建设,充分发扬基层党组织的战役碉堡效果。市委、市县政府成立由书记、市长挂帅的乡村洁净工程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织工作专班,由市文明办详细负责,坚持高密度的巡查领导、高质量的现场批示、高强度的检查督办、检查评选,分阶段层层推进。乡(镇、办)、村两级党组织也响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两级干部常常深化一线,面临面逐户做好农民工作,整治情况,美化家园。

  二是必需增强督办检查,营建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坚持天天巡回检查乡村情况整治状况,在电视台、电台、县政府天天宣传报道整治工作正反典型,每月对沿线各村组整治工作进行一次评选传递,每季度组织一次各乡镇党委书记互相观摩点评会,然后使各乡镇办各村组个个有压力,构成了你追我赶、明争暗赛、争创一流的工作气氛。

  三是必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扬农民在乡村洁净工作中的主体效果。坚持以教育为主、以典型领导为主、以党员主干带动、以奖励资金鼓励为主的“四为主”准则,宣传、发起、领导、支持农民整治乡村情况,干部执行包保制,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激起了农民的参加热情,改动了农民的生活观念和卫生观念。

  四是必需增强创新认识,充分尊敬基层干部群众的创始精神。各乡镇办在尊敬农民志愿、尊敬生活习气的基本上,立足实践,走出了一条花钱少、奏效快的成功路子。如水泥管式五颜六色垃圾容器、五颜六色木栅栏、景象墙等亮点都是该市李楼办事处党委书记汪艺琼在实践中发明出来。

  五是必需增强资源整合,坚持以农民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乡村洁净工程虽说不是大拆大建,但也需求基本的资金保证。市坚持量入为出的准则,切实做到“四个不”:即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强迫敕令、不添加村组债权、不添加农民担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大力施行以城带乡、以工补农。采取向上争一点、财务奖一点、部分帮一点、乡镇办出一点、农民筹一点“五个一点”的方法,保证了资金的正常投入。

  四、对我区推进乡村洁净工程的几点建议

  基于市乡村洁净工程的成功作法,对改善我区乡村基本生产生活前提和人居情况,提高乡村文明水平,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领导性。依照全省“乡村洁净工程”施行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乡村家园建设行动方案”施行的实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施行“乡村洁净工程”的主要意义,增强组织领导。施行乡村洁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是具体贯实科学发展观的详细表现,是处理民生问题、维护农民好处的主要载体。要围绕建设有地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总体要求,以乡村“家园建设行动方案”为平台,充分发扬县政府主导和农民的主体效果,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切实处理乡村存在的“脏乱差”问题,改善乡村基本生产生活前提和人居情况,倡议科学文明的生活方法,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具体提高。要把施行乡村洁净工程作为当前我区“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一项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坚持专班,制订方案,落实经费,切实抓好组织施行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内容和要求。我区“乡村洁净工程”要突出“村容整洁”,着重在整治乡村情况、处理乡村情况“脏乱差”上下功夫,还增强乡村规划建设和基本设备建设,为具体建设革新农村打下基本。

  一是开展基本设备建设。凡已归入“家园建设行动方案”年度方案的村,要在村湾情况集中整治的基本上,开展“四通四改一化一室一场”基本设备建设。尚未列入“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村,先集中整治情况,再在今后年度开展基本设备建设。

  二是抓好情况卫生管治。

  ①肃清垃圾杂草。肃清村湾内道路沿线、公共活动场合和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村内设置联户垃圾池或装备垃圾桶,坚持“村搜集、乡转运、区处置”的垃圾处置系统。

  ②搞好水情况综合整治。清算排水水渠和水池,有前提的村要对排水沟硬化,逐渐执行“雨污分流”。当家水池执行植被护坡,坚持简略污水处置设备。

  ③肃清抛弃建筑。撤除占用公共道路、公共场合的乱搭乱建建筑和抛弃建筑,正在施行“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村要撤除抛弃猪圈、牛栏、茅厕。

  ④规范村湾堆放。清算农户房前屋后堆物,领导农民把耕具、柴草、杂物等有序堆放在房屋天井内或村里指定地址。

  三是抓好村湾规划建设。乡村洁净工程要在规划领导下进行。尚未施行“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村,要抓紧制订村湾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绿化专项规划等三种村湾规划。

  (三)迅速开展试点工作,具体启动乡村洁净工程。全区施行乡村洁净工程,建议从年月起,至12月完毕,选择在汪集街和徐古镇搞好试点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领导的准则,凡尚未开展家园建设的村,要把清算村湾垃圾、杂草、杂物作为工作重点,暂不施行基本设备建设;农户目前运用的茅厕、猪圈、牛栏暂不撤除。

  凡已归入年家园建设的村,要把施行乡村洁净工程作为重点工作内容组织施行,边整治边建设。在施行范围上,将归入全区乡村“家园建设行动方案”的建制村和集镇悉数归入施行乡村洁净工程。其中,各个集镇、正在施行僧人未施行家园建设的建制村,要集中施行乡村洁净工程;已施行家园建设的建制村,要依照乡村洁净工程的要求搞好“回头看”,集中抓好整改工作,着重坚持村湾基本设备和情况卫发展效治理机制,落实长效治理工作。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05-22

建设生态文明工作总结03-05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02-26

乡镇生态环境工作总结12-03

生态建设工作计划大全 开展生态建设工作10-07

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12-04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总结03-24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12-27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05-07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热)01-03

Copyright©1998-2023pind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