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改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改实验阶段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20xx年秋季20xx级新生入校伊始,我校全体师生都已投入到课改实验工作中。所有参研教师均已先后参加了全市新课改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均具大专及以上学历,符合上岗要求。
课改工作在我校实施两年多,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前期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特别是老师们在课改中学习--成长,初步转变了教学观念,对课改感到陌生、甚至排斥的心理基本消除了;老师们对课改的态度从观望到关注,从被动到主动,从接受到选择,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审视的阶段,这称得上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给我们学校在课改实验的发展阶段工作如何进一步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年的课改工作中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健全制度,人本管理。为确保课改工作能规范运作、良性循环,我校先后制定了四大类,计十项相关制度。这些制度保障了前期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毕竟是初次进行课改研究,所以这些规章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本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求实负责的态度,认真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对制度进行了完善。如:我校《教师课改工作考评方案》于20xx年春出台,经过一年的使用后,老师们感到量化不够细致,操作性不强,我们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对量化方案进行了细化,修订方案在上学期使用后,得到了老师们较高的评价。此外,我们根据上学年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情况的总结,大胆改革了《教研组活动方案》,打破了教研组长从安排到组织一人承包的旧格局,让每位老师参与计划的制定,并承担一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新方案一经推出,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从上学期的实施情况来看,成效喜人。
二、重抓培训,提升品位。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学校应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因此,我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校本培训,力求在学校“营造学习的氛围,建立学习的机制”;让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的风气”。其中,我们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种培训:
1、岗前培训,即以年级为单位,对各年级即将进行课改实验的教师分批开展的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学习后进行理论及实践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2、常规校本培训,即每周一次的全校性集中培训。
3、学科带头人教师培训,即间周对部分校级骨干教师展开的培训。
4、新上岗教师培训,即不定时地对部分业务上还不够熟练的教师展开的培训。
在这些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
1、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经过几轮通识性培训后,老师们对课改的基本理念都能基本掌握,但在实践中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竟,要想让理论与和实践较好统一,需要一个过程,这当中离不开指导。因此,我们在今年提出了“1+1”的常规培训方案,即按一次骨干教师示范可加一次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培训。专题讲座紧扣示范课上或平时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指导,把原本枯燥难捱的理论学习时间成功转化为老师解疑答惑的互动时间。如:马明花老师上了一堂历史活动课,兰正勇老师就做了关于《如何上好活动课》的讲座;十月份教研室对我校开学工作督导检查时提出了由老师评讲试卷的教法不当后,马长水老师就作了《如何评讲试卷》的讲座。这些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强,切实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2、岗前与岗中培训相结合。“学习是一场持续的革命”,只有连续的学习才会更有助于教师的提高。我校不仅大胆创新,在全区范围内首先开展了上岗前的短期培训,还建立了上岗后按期培训的长效机制,把老师们置于一个持续稳定的“培训场”中,有效地保障了培训的时间。
3、部分与整体培训相结合。在培训中,我们有层次、分梯度,培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除了展开的全员培训外,重点突出了新上岗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对新上岗教师,我们扶一把,助其成长为合格教师;对学科带头人,我们推一把,促其发展为骨干教师。因为我们深知,打造出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也是培训的重要目的。
4、“他培”与“培他”相结合。这是我们在积极开发校本培训资源过程中,摸索出的新举措。一方面,部分骨干教师有机会参加更多的高一级培训,渴望与老师们共享信息;另一方面,普通老师缺乏培训机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我们根据这种现状,建立了“专家骨干教师普通老师”的三级培训模式,将这两种教师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培训资源,并形成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办法,两年多来,我们初步培养了一批校本培训的“本土人才”,为我校校本培训机制的长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评价,凸显个性。众所周知,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制约课改能否持续开展的瓶颈,在新的评价体系还未正式出台以前,我们不等不靠,组织全体教师对新的评价思想、观念进行了学习,并在实践操作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呈现出以下两大亮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即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教师力求从多角度来评价学生,如:书写、古诗文背诵、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社会调查等。除了不放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重视起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感的评价。做到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让学生能自信快乐地度过学校生活。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运用“你的口齿真伶俐。”“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善于动脑筋”等肯定性语言。
(2)作业评价。如:使用“你真棒”“学习很踏实”“书写有进步”等激励性评语。
(3)档案袋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成长的足迹。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内装素质报告册、优秀作业、试卷、美术作品、各项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4)阶段性评价。每月学月考试结束后,对学生的成绩、表现进行评价,对进步明显的学生用张贴红榜的方式进行表扬。
(5)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老师在每个学生的素质报告手册中填上激励性评语,学校向学习优良生、行为规范生等同学的家长寄去喜报。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成长中的点滴进步都被老师发现并给予表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一年来的努力,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校级骨干教师4人升格为区级骨干,两位青年教师被选入学科带头人的队伍;课题研究深入开展,体育组课题已申报立项,展开研究,理化生组课题进入准备结题阶段,语文组课题《语文“自读-积累-质疑”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验》获市二等奖,教学成绩再上一台阶,20xx级毕业生升学考试综合评比获全市三等奖;课堂教学更加优化,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基本都能运用课改理念来安排和组织教学;在区、市级各科优质课竞赛中,我校派出的教师均能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10月26日结束的全区首届教学管理人员竞教活动中,我校赵清玲、杨丛军两位副校长包揽了一等奖,受到同行称赞。
在工作中,我们解决了实验过程初期出现的部分问题,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我们又面临了许多新的课题,希望与各位同行商讨:
1、如何将新的课改理念与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继承这些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根据课改理念进行创新,使课改理念落实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如何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双基教学有效统一,让学生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同时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3、如何将开放程度高的新教材与起点较低地区学生水平合理衔接,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新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4、如何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鼓励教师主动提升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认准教育目的,升华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们学校和每一位教师努力奋斗的方向。在今后的课改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事求是的研究并尽力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继续推动课改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
【课改实验阶段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课改工作总结02-02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10-21
高中课改工作总结05-21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05-29
数学课改工作总结03-15
课改工作总结13篇02-26
课改工作总结15篇05-20
课改工作总结 14篇05-22
课改工作总结14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