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范文
当前位置:聘大网>职场范文>工作总结>儿童康复工作总结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

时间:2024-06-22 13:55:11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精品]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儿童康复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精品]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

  20xx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严格按照市残联的安排部署,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各项业务工作有条不紊,超额完成了上级残联及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基础工作有序推进,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就本年度开展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省康复救助项目”。市残联把落实“省康复救助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实施办法的条件和要求,积极组织、协调,认真筛选,使各项康复训练工作扎实有序的推进。

  二、积极开展脑瘫患儿的训练。为了让更多的脑瘫儿童通过训练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会通过省康复援助项目为贫困脑瘫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1例脑瘫患儿全年完成康复训练,康复效果良好。

  三、扎实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全年组织精神病重病住院10人;组织精神病人免费服药30人。解决了我市部分精神病患者就医、服药难的问题。

  四、积极开展残疾儿童肢体矫治手术。有三名儿童将成为肢体矫治手术受益者。

  五、深入开展各类康复训练,积极完成截肢者筛查和假肢装配任务,并为他们供应相应的.辅助器具。今年完成普及型假体6例,其中大腿假体装配3例,小腿假体装配3例;为残疾人捐赠150辆轮椅;免费分发了5000多件其他辅助设备。

  今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来年我们将按照市残联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民生工程,力争将康复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2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2022年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残联以“三个确保”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日前,据了解,我市已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535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目标 任务 ,完成率 为109.15%,赢得了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精心准备,确保部署到位。

  今年 1月,市政府残工委制订下发2022年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暨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会议,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残联与各县区残联分别签订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目标责任书,为提前完成省定目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有效跟进工作进度,市残联对各县区残联、定点机构儿童康复转介情况和服务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对完成较慢的县区进行通报。

  澄清底数,确保应救尽救。

  市残联充分发挥牵头、组织、指导作用,调动一切力量,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和康复转介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作用,全面做好春节期间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摸底排查;加强与卫健体部门对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工作;充分调动各定点机构的技术力量,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残疾儿童健康检查和康复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各县区残联康复部经办人员,本着让信息多跑路、到场办理转介手续最多跑一次的原则,积极主动为残疾儿童办理转介手续。

  跟踪督导,确保安全管理。

  市残联全面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做好排查、封闭管理工作,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组织抽调专人检查、抽查或暗访定点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不出现安全和疫情隐患。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3

  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切实履行康复训练是“明天计划”重中之重的职责,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将康复工作向专业化,社会化迈进,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工作基本情况

  从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基地康复本院儿童77人次,康复有效率95%,为脑瘫患儿配置助行器12台,轮椅23台,防褥疮床垫36张、坐垫25张。培训本院工作人员140人次,社区康复指导5人次。

  (1)以人为本,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基地现有康复技术人员9名,康复祖母2名,开展运动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理疗、感觉统合、水疗、多感观等多个项目。提升专业技能,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基地继续与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合作,将我院康复团队打造成一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标准专业团队;基地还多次组织康复团队参加株洲康复协会和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同时,基地继续实行内部培训计划,一是由部门主任负责,每周五下午组织专业业务能力学习,探讨案例,共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难点,采取轮流授课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再巩固;二是康复人员对院内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下班组去家庭的方式,为院内一线护理员、家长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

  (2)转变理念,开展高效康复治疗

  从一对一单项目训练转化成一对一多项目训练,从注重功能到注重综合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儿童为中心,设计各种新颖有趣全面的活动,使得康复儿童活动参与度不断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康复有效率也随之不断提升。每周进行集体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开展康复训练;每月根据主题对每间功能室进行环境改造;每月为能力提升大的儿童颁发奖励,激发儿童积极性;增加家庭康复,与家长保育员保持紧密联系,定期不定时开展康复指导;康复师进行前期培训,使康复资源充分利用,邀请老师带领适合儿童开展水疗、多感官治疗等。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难题积极联络家长、老师等工作人员进行多学科讨论,共同解决现有问题、修改训练方案、落实训练计划。例如:脑瘫患儿陈含玉,刚开始肌张力极低,对外界也没有任何反馈,大家都认为她不可能坐稳,经过4年的康复长跑,含玉现在可以在院内自由步行,能够主动表述自己的.需求,对常用物品有一定的辨识度,目前为其制定的计划是言语与认知能力后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提高其自主生活质量。唐氏患儿贺采梦,从以前的不会独坐到现在可以独自步行、在平坦的道路上能够小跑,能自己吃饭、洗脸,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并快速的执行,表达欲极为强烈,采梦将被领养,在国外开始她的新生活。

  (3)扩宽渠道,康复介入多部门

  通过拍迪评估和落实整日流程将康复训练融入多部门,每季度一次的拍迪评估帮助工作人员了解自己所照料儿童的身体基本情况,流程落实使儿童得到全天候的康复教育养育的同时,也加强了我院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康复师通过对流程的制定、后期的跟踪细化、方案的及时处理等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除对儿童的了解程度大大加强以外,更多的对院内的每个儿童都有一套系统完整化的理念,这对后期流程的全面实施、专业团队建设有极大的专业帮助。

  (4)不忘初心,坚持寄养家庭的探访工作

  一是基地每月坚持派2名康复师协同医务、养育、综合部门专业人员前往曲尺、百井村、黄塘寄养点进行家庭探访和康复筛查,详细记录儿童的生活和身体功能情况,对具有康复价值的儿童,经多部门联合评估,即时接回基地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残障儿童的功能保留及改善。

  二是对寄养家长开展康复知识的培训指导及宣传,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的重要性,并使康复训练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残障儿童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环节,扩宽康复辐射面,加强认可度。

  (5)专业支持,协作同赢

  我院与株洲市中心医院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截止目前为止,中心医院康复科共为我院83名儿童进行评估并制定训练目标计划,为我院康复师提供了多次见习和培训的机会。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也为我院儿童进行定期康复器具筛查服务,使有辅助器具需求的儿童得到专业的硬件支持,通过多方合作,极大的扩宽渠道、提高基地的康复技术力量支持,进一步推进基地康复专业化队伍建设。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我院先后从各大专院校引进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多名,但由于工作量大,且都为临聘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人才频繁流失,给基地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了阻碍。

  2、今年基地康复技术人员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作为株洲地区唯一一所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大多较年轻,在儿童康复训练上没有丰富的经验,仍需不断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水平,以确保康复效果和服务质量。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基地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基地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习培训、组织参观、内部自我学习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新技能,提升基地的康复技术水平。

  2、加强康复权威医院或机构合作,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来我院开展培训和指导。

  3、整合康复基地与院内特教中心、养育中心、类家庭的资源,实现康教养育一体化,争取人人享有康复教育的权利。

  4、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将每间治疗室进行环境改造,为脑瘫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

  5、全面实行落实整日流程,打造康教养治一体化,最大限度的促进所有孤残儿童能力提升,真正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4

  大多数康复工作指的是帮助残疾人或者身体有些障碍的人群进行康复的一种工作。也有社区进行的康复工作,并且这些康复工作大多数都是无条件免费得,让身体不便的人群享受福利。儿童康复专注于儿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20xx年度儿童康复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市、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县残联的直接指导下,经院领导不断拓宽康复工作的领域,为康复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院康复中心按照市残疾人联合中心的要求,本着以残疾儿童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克服康复工作人员不足、康复工作经费短缺等困难,本着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获得更多康复服务的理念,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康复工作任务。康复工作取得新进步,既让残疾儿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项目康复工作开展

  1、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我们首先完善了机构,健全了制度,落实了人员,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度化,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构建残疾儿童康复网络。

  2、通过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个别化训练,音乐疗法,感觉统合疗法,肢体运动训练,针灸等疗法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3、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宣传,把握契机,向每位家长,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残疾残疾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知识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4、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为残疾儿童及家长做好家长培训,家庭训练指导与督促工作。

  5、开展了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早期干预,早期教育,脑瘫,智障等残疾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并执行家庭康复训练;予以亲子同训,户外活动等以促进亲子感情,提高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6、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覃荣主任等;市、县残联沈理事长,周科长等领导均于康复中期亲临我康复中心义诊、调研、指导工作,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立即整改。后期我院领导将更进一步重视康复工作的软件及硬件配备,以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20xx年在完成好项目康复任务的同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任务指标按计划实施,圆满完成。现我院整个康复工作进展顺利,圆满结束。

  二、康复任务完成情况:

  1、我康复中心接受9名“0—6岁”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经过仔细观察,初步训练两周后予以初期评估,并制定了康复训练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开展工作期间,康复工作进展顺利。

  2、通过市、县两级残联及我康复训练机构的共同努力,康复中心很好的完成了项目工作的各项综合康复训练;已进行家长培训40次,组织户外活动12次;现20xx年康复工作已顺利结束,康复项目在训脑瘫儿童9名,通过查看训练记录、评估训练报告及现场检验,经过初期,末期评估均已取得明显的效果。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3、20xx年工收治早教、智力、肢体残疾儿童综合康复治疗儿童600余名,治疗期间予以综合评估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能较好的对每一位患儿所制定的方案给予对患儿予以运动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手功能训练,头针、体针等针灸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引导式教育等等综合康复治疗。能适时转诊,无一例医疗意外、医疗纠纷及其医疗差错。与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我康复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均能视患儿如亲人,工作期间热情、耐心、细致,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好每一位患儿家长的家庭康复训练培训指导,对每一位康复治疗后的儿童都进行电话追踪、随访。

  三、用实例汇报康复工作:

  列举两例儿童康复训练前和训练后情况:

  1、李雨乔,女,4岁6月,住平江县三阳乡石坪村,家长姓名:李攀成 电话:

  患儿因至今不能独站于5月10号开始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适应性差,表情欠丰富,可逗笑,无出声笑,患儿四肢痉挛,肌张力二级,头部、躯干控制能力差,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较丰富,能出声笑,头部、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四肢肌张力有改善,但仍呈1级增高,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初期评估7分,末期评估12分,提高5分。

  2、余瑷玲,女,2岁4月,住平江县城关镇北街43号,家长姓名:余俊达 电话:

  患儿因脊髓肿瘤术后于5月10开始入该康复项目行综合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环境适应性欠佳,无主动交流,拖腰坐,双手精细活动差,不能独站,不可独走,躯干控制欠佳,双下肢肢体肌力i+级,内收肌、跟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我院行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丰富,主动交流,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能独站,开始独走,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没有专职残疾人工作者,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完成难度加大。

  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对我县的康复工作一贯支持,但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

  三是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尚未健全,无康复中心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

  2、20xx年康复工作结束了,康复工作没有结束,我们会继续做好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视每位患儿情况适时组织对其进行家庭训练指导、评估、回访等后续工作。

  3、进一步提高康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康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同时将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以更好的开展康复工作。

  4、我县康复服务项目、康复服务水平、康复服务能力与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广大农村贫困残疾儿童享受的康复服务还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贫困的、重度残疾人的康复,因没有完善的、更加优惠便利的医疗保障体系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康复服务。敬请市、县残联予以更好的关注。

  我院领导极度重视,高度关注下,经过康复中心全体医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度已经圆满完成“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及其康复中心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工作。残疾儿童是康复事业的永恒主题,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圆满完成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计划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不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良好局面,更好的为广大的残疾儿童服务,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家庭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5

  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我院充分发挥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基本情况

  自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底,株洲基地康复本院儿童32人次,外院儿童1人次,康复有效率90%,为脑瘫患儿配置矫形器具9人次,辅助器具20人次。培训本院工作人员36名,寄养家长23名。其他福利机构人员12名,非福利机构10名。

  (一)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注重人才,尊重知识,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是基地一直以来秉持的作风。基地现有康复技术人员8名,另配有中级职称医生1名,护士3名,康复祖母2名。现基地开展运动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理疗、感觉统合、水疗、多感官,共8种疗法。

  为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基地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不断促进康复人才专业成长。今年1月,我院派出两名康复师,前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言语理论与实践学习。4月,我院克服资金困难、采取购买服务,与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建立合作—康复师能力建设,每个季度由专业团队结合我院情况对康复人才进行培训教学。培训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培训初期更是组织全院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基地还多次组织康复团队参加株洲康复协会和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同时,基地继续实行内部培训计划,一是由基地主任负责,每周五下午组织专业业务能力学习,探讨案例,共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难点;二是康复人员对院内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下班组去家庭的方式,为院内一线护理员、家长、教师、寄养家长多次开展脑瘫及需康复儿童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二)采取多种办法,提升康复对象有效率

  今年以来,基地整合资源,让每一间治疗室都发挥应有作用,再次配备了儿童训练楼梯、站立架、训练床等基础训练设施,更是先后配置了吞咽神经和肌肉电治疗仪、痉挛肌低频治疗仪、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等先进仪器。为使儿童在家庭、教室能保持良好的坐位,基地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后申请配置了10台坐姿矫正椅、30把梯背椅。为加强训练效果,还根据儿童不同的康复需求,因人而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调整。

  一是积极密切联系院内特教、养育、类家庭等部门。从7月开始由基地康复人员对孤残儿童进行综合评估,为52名儿童制定一日流程,确保孩子全天候都能得到不同方式的康复,一日流程根据孩子的能力设定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短期目标,每3个月评估一次,并每周与老师家长联系,分享孩子的近况。当孩子能力达到预设定目标时,基地工作人员将及时对他进行重新评估与设定更高的目标。年纪小的孩子侧重运动功能、认知、感知觉的发育,年纪偏大的孩子则侧重自我管理和技能学习,为今后有机会走出福利院打下基础。

  二是注重患儿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和心理发展,如唐氏综合征患儿贺友慧,她行走能力较好,能听的简单的指令,但精细功能欠佳、日常生活能力都需要家长照顾,我院康复团队给她制定了详细、专业的康复训练项目,刚开始友慧进步的特别慢,但经过一季度的康复训练,友慧情况大为好转,并在今年6月被美国一户家庭收养,开启她新的生活。脑瘫患儿陈含玉,刚开始肌张力极低,对外界也没有任何反应,大家都认为她不可能坐稳,经过3年的康复长跑,含玉现在能独走10米以上,可以听懂日常简单的指令,康复团队对含玉下一步的计划是认知能力能大幅度提高,可以去外面学校上学。

  (三)一切为孩子,坚持寄养家庭的探访工作

  一是基地每月坚持派2名康复师协同医务、养育、综合部门专业人员前往曲尺、黄塘寄养点进行家庭探访和康复筛查,并详细记录儿童的生活和身体功能情况,对具有康复价值的儿童,经多部门联合评估,即时接回基地康复训练,以发挥残障儿童的最大潜能。

  二是对儿童寄养家长开展康复知识的培训及宣传,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的重要性,并使康复训练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残障儿童的日常生活每个细节,大大加强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四)拓展合作,多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我院继续与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康复协会、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等进行交流合作。截止目前,中心医院康复科共为我院86人次儿童进行了评估并制定训练目标,为我院康复师提供了多次见习和培训的机会。10月,基地在省“明天计划”办的支持下,由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为我院儿童进行康复器具筛查,最终为9名儿童配备矫形鞋。同时,基地先后为院内20名儿童配备辅助器具。通过多方合作,极大的提高了基地的康复技术力量,进一步推进了康复训练工作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因人员流动,基地康复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且都为临聘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人才少量流失,需进一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又因没有引进康复医生,康复评估工作只能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形式,引用外力来进行康复评估和技术指导。

  2、今年基地康复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减少。作为株洲地区唯一一所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大多较年轻,在儿童康复训练上没有丰富的经验,任需不断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技能,以确保康复效果和服务质量。

  3、护理员、家长的职责需改进,现阶段更多体现在生活照护,没有参与到康复护理中来。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加强基地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基地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习培训、组织参观、内部自我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基地的康复技术水平。

  2、继续和康复权威医院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来我院开展培训和指导。

  3、整合康复基地与院内特教中心、养育中心、类家庭的资源,实现康教养育一体化,争取人人享有康复教育的权利。

  4、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将每间治疗室进行环境改造,为脑瘫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6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和县实事办的督导下,桃源县残联承担的省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69名552个月、市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110名残疾儿童的入训任务超额完成。截止目前,已送训139名残疾儿童(其中脑瘫儿童31名、孤独症儿童42名、听力残疾儿童13名、智力残疾儿童53名),完成1048.25个月免费康复训练,省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完成率190%,市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完成率154%,取得了良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现将项目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分解到位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级领导一月一调度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工作。

  二是县残联成立了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领导小组,理事长钟茂胜同志组长、副理事长袁正君、龚光武同志任副组长、康复股长吴胜男、组联股长郑勇及办公室相关人员为成员,郑勇同志任联络员,通过责任股室例会、横纵向联络、工作情况通报等形式,构建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顺利推进。理事长钟茂胜同志在六一儿童节前亲自走访慰问了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在七家定点康复机构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广泛听取和征求儿童家长意见,通过走访调研共征求意见20条,解决问题19个。

  三是制定《桃源县残联20xx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方案》,按照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对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指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召开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工作会议,对全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全面摸底,共摸排出0-6岁有需求的残疾儿童105名,通过统计上报,建立需求档案,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确保工作责任分解到人,落实到位,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二、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项目

  一是在保障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任务经费的同时,积极整合地方资源,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扩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段,对未能纳入国家及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7-17周岁困难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共26人,投入资金30万元。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救助工作,县残联在六一儿童节和年终救助为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发放交通生活补贴20xx元/人,通过镇残联为残疾儿童家庭解决救助20xx元/人,共投入资金55.2万元。全年除康复训练费外额外投入生活费、交通费共85.2元。

  三、加大考核力度,强化机构管理

  一是签订考评结算协议书。在市残联与各康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基础上,桃源县残联又与各康复机构签订资金的结算付款协议书,进一步细化结算办法和训练质量。二是出台了处罚规章。在协议中就岐视虐待儿童等行为如何处罚作了规定,为更好的监督各康复机构履行服务协议情况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了康复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强化对机构的检查督导,制定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日常回访和调研工作制度,对回访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康复机构,并督促机构及时整改,确保康复训练有质量。

  通过平时的督导检查,共指出康复机构服务质量问题12个,经过整改,提高了服务质量。按照《考评结算协议书》,通过考评,在各机构申报康复训练费的基础之上共核减缺勤、服务不到位等费用15.3万元。

  四、畅通沟通渠道,开展便民服务

  一是创建包含残联、机构、家长的三方微信群,对于残疾儿童家长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给出建议及时的给予回复和解决,有效化解矛盾,确保零上访。对于来信来访的残疾儿童家长诉求及时登记和处理,符合规定的及时办理,不符合的给予耐心解释,化解矛盾于萌芽状态。通过微信沟通交流及时为残疾儿童家长提出的问题和需求给予回复和解决,为18名异地康复的残疾儿童办理儿童康复救助审批和资金结算工作,通过微信交流,给儿童家长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通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日常回访制度,定期开展电话回访,掌握儿童康复训练情况和家长满意度,根据回访结果及时改进服务。

  三是开展便民服务。对有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结合政务下沉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微信、政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积极为50多名残疾儿童对象资料申报提供便利,让数据多跑路,让家长少跑路,切实减轻家长负担。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7

  一、送教对象

  送老师上门的对象是:具有本县户籍,经县教育局残疾儿童专家评估委员会认定无法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含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残疾儿童、少年)。

  二、送教原则

  1、免费教育原则。送教上门属国家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范畴,由学校免费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2、普特组合原理。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负责本地区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家庭服务。

  3、一人一案原则。在家长认同和配合的基础上,教育传递服务必须建立一人一案,开展相应的针对性教育服务。

  三、送教内容

  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三等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发送对象情况,由发送学校、其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确定适当的发送内容。

  1、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第一次派老师上门,要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现状,根据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残疾类别、个人潜力等,做好相关专业的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2、明确具体送教内容。教师开展送教服务时要为服务对象送学习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一般应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

  3、强化家长教育意识。要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和法律意识,引导家长密切配合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教师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基本康复训练技能,并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好家庭训练。

  4、派出学校要根据个性化教学计划和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每学期派出教师上门的时间和课时,确保按计划完成派出任务。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送教原则上达到每月2—4次。

  五、工作步骤

  1、确定送教上门对象:每年5月上旬,由县残联将当年8月31日达到入学适龄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资料整理汇总后,造册交县教育局,要确保登记资料的真实有效。

  2、送孩子支教实施机构: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由县教育局成立专门评估组织并统筹安排,参考家长意愿、家庭状况、孩子情况、残疾类型等因素,确定送孩子支教的责任学校。各责任学校要及时与送学学生家庭签订送学协议,确定送学内容和方式,形成具体方案,做好过程记录,建立工作档案。有条件的,在大型学校设立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具、学习工具、康复训练设备和图书资料。

  3、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每年9月启动送教上门工作,建立学籍。9月20日前各校将送教上门教师、学生及《方案》报我局基础教育科存档。为方便管理,可单独设立送教班。责任学校要成立专门送教上门工作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本校送教上门工作。要根据送教对象康复情况确定送教周期,每次送教安排3—4名热爱特殊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关心残疾学生、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辅助人员。实现一生一档,认真填写《学校送教上门手册》,对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教学过程、方案调整、训练记录等图片音像资料列入档案,并妥善保管。

  4、做好工作成效拓展。定期进行个案对比评估,及时调整教育方案,鼓励康复效果好的学生定期到特教资源中心或资源教室进行集中康复训练,参与社区(村镇)生活体验,促进伙伴交流和融合教育。

  六、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

  为开展好区域内的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和精准服务工作,由教育局负责统筹“送教上门”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2、部门配合

  相关部门要将文件精神传达到送教上门服务区域所在地政府(乡镇、村),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配合送教上门工作;各责任学校对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津贴发放等工作给予支持。将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其生均公用经费用于送教上门工作。

  3、经费保障

  送教上门经费由主管部门根据送教学生数核拨,专款专用。学生家庭及个人不缴纳任何费用。送教上门经费主要用于:

  (1)购置相关教学设备、教材、慰问品;

  (2)补助送教人员课时费。

  (3)上门工作人员的`交通费和差旅费。

  4、教学保障

  承担送教上门的责任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每学期初、期末召开业务指导组和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学期内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教研工作会。

  (2)教研部门和特教学校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送教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加强对送教上门的过程管理和业务指导。要特别突出对送教教师的康复知识培训,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能力。

  (3)把握“送教育、送知识”和“送关爱、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送教服务家庭沟通,让残疾儿童少年的监护人明确送教上门的意义和自己孩子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8

  在智障症儿童康复中心工作xx月了,原来这月也不象想象的那么艰难我竭尽最大的努力,倾注最高的热情,踏实、勤奋地了月的工作。现将本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智障症幼儿发展情况,实施教育。

  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有儿童智力障碍的孩子,还很小,不懂事。别说自理,连一点纪律观念都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我们园区的控、情、纪、自立要一起抓。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幼儿园的孩子们可以说进步很快,家长们的反应也很好。自立:本人教育积极,以表扬孩子为主,强化自我服务意识,依靠理念。对孩子好一点或者积极一点,欣赏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更自信,把事情做得更好。还有老师及时帮助孩子,和家长、家长沟通。关于管教: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我的目的是分析原因,批评批评,适度教育,采取正负强化的方法,逐渐遵守管教。

  二、研读孩子,支持孩子的活动。

  我深深地体会到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的生成活动,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予以支持和提升。教师要研读孩子,关注孩子的言行,捕捉孩子稍纵即逝的兴趣点,并能读懂孩子的百种语言,理解孩子的。也要让孩子与环境作用,使孩子真正环境的主人,使环境真正为孩子教育服务。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在活动中,尽最大为孩子们而有层次性的材料,不同的要求,以幼儿有差异的发展。例如在上精细课的时候有剪纸,能力较强的孩子,让使用剪刀,鼓励剪出老师画好的图形或沿直线剪纸,而能力差的幼儿,则降低难度,让撕纸等,主要激发活动的兴趣,又不失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机会。

  三、真诚对待每位家长,家园沟通。

  家园沟通,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分担教育责任。孩子的成长和,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是对我工作的肯定。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交流对孩子教育的看法,对家长的要求尽量去,对家长的教育孩子的疑问帮着查资料解答,让家长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朋友,有大家一起解决。当问题时,与家长联络是要的,让家长知道老师对问题视,对幼儿发展很在意。也向家长幼儿在家中的生活情况,以利于在机构训练期间制定更利于孩子发展的训练计划。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各的与进步,也看到了别的孩子的优点,有助于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差距与,找到教育的方向。

  四、学习机会,自身素质。

  在智障症儿童康复中心学习机会的,我也努力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浏览关于智障症和自闭症的网站,翻阅幼儿教育杂志,看提升个人品味的书籍,业余智障症和自闭症的资料,让把爱心献给智障症儿童,让早日走出阴霾,让永远一湾活水、碧水之中。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9

  20xx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严格按照市残联的安排部署,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各项业务工作有条不紊,超额完成了上级残联及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基础工作有序推进,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就本年度开展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省康复救助项目”。市残联把落实“省康复救助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实施办法的条件和要求,积极组织、协调,认真筛选,使各项康复训练工作扎实有序的'推进。

  二、积极开展脑瘫儿童训练。为使更多的脑瘫儿童通过训练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会通过省康复救助项目为贫困脑瘫儿童免费进行康复训练。全年共完成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例,康复效果良好。

  三、扎实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全年组织精神病重病住院10人;组织精神病人免费服药30人。解决了我市部分精神病患者就医、服药难的问题。

  四、积极开展残疾儿童肢体矫治手术。有三名儿童将成为肢体矫治手术受益者。

  五、深入开展各类康复训练,积极完成截肢残疾人的筛查及假肢装配任务,并为其供应相应辅助器具。今年共完成

  普及型假肢6例,其中大腿假肢装配3例,小腿假肢装配3例;为残疾人捐赠轮椅150辆;免费配发其他辅助器具5000余件。

  今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来年我们将按照市残联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民生工程,力争将康复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0

  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我院充分发挥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基本情况

  自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底,株洲基地康复本院儿童32人次,外院儿童1人次,康复有效率90%,为脑瘫患儿配置矫形器具9人次,辅助器具20人次。培训本院工作人员36名,寄养家长23名。其他福利机构人员12名,非福利机构10名。

  (一)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注重人才,尊重知识,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是基地一直以来秉持的作风。基地现有康复技术人员8名,另配有中级职称医生1名,护士3名,康复祖母2名。现基地开展运动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理疗、感觉统合、水疗、多感官,共8种疗法。

  为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基地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不断促进康复人才专业成长。今年1月,我院派出两名康复师,前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言语理论与实践学习。4月,我院克服资金困难、采取购买服务,与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建立合作—康复师能力建设,每个季度由专业团队结合我院情况对康复人才进行培训教学。培训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培训初期更是组织全院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基地还多次组织康复团队参加株洲康复协会和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同时,基地继续实行内部培训计划,一是由基地主任负责,每周五下午组织专业业务能力学习,探讨案例,共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难点;二是康复人员对院内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下班组去家庭的方式,为院内一线护理员、家长、教师、寄养家长多次开展脑瘫及需康复儿童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二)采取多种办法,提升康复对象有效率

  今年以来,基地整合资源,让每一间治疗室都发挥应有作用,再次配备了儿童训练楼梯、站立架、训练床等基础训练设施,更是先后配置了吞咽神经和肌肉电治疗仪、痉挛肌低频治疗仪、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等先进仪器。为使儿童在家庭、教室能保持良好的坐位,基地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后申请配置了10台坐姿矫正椅、30把梯背椅。为加强训练效果,还根据儿童不同的康复需求,因人而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调整。

  一、积极密切联系院内特殊教育、育儿、家庭类科室。从7月份开始,基地的康复人员对孤残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为52名儿童制定了一天的流程,确保孩子们一整天都能得到不同形式的康复。一天的过程根据孩子的能力设定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短期目标,每三个月评估一次,每周联系老师和家长分享自己的近况。当孩子的能力达到预设目标时,基地工作人员会对他进行重新评估,及时制定更高的目标。年龄较小的孩子侧重于运动功能、认知和知觉的发展,年龄较大的孩子侧重于自我管理和技能学习,为将来有机会离开福利院打下基础。二是重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个体化康复护理和心理发展。如患儿何,行走能力较好,能听简单指令,但精细功能不好,日常生活能力需要父母照顾。我院康复团队为她制定了详细、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案。起初,惠友的进步特别缓慢,但经过第一季度的康复训练后,惠友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并于今年6月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开始了她的新生活。脑瘫儿童陈含雨起初肌肉张力很低,对外界没有反应。每个人都认为她坐不住了。经过三年的长途康复,韩宇现在可以独自行走10多米,并能听懂简单的日常指令。康复小组对韩宇的下一步计划是大幅提高她的认知能力,到外面上学。

  (三)一切为孩子,坚持寄养家庭的探访工作

  一是基地坚持每月派两名康复指导老师到曲池和唐璜寄养家庭,与医疗、育儿、综合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合作进行家庭访视和康复筛查,详细记录孩子的生活和身体机能。具有康复价值的儿童,经各部门联合评估后,立即带回基地进行康复训练,充分发挥残疾儿童的最大潜能。

  二是对患儿养父母进行康复知识的培训和宣传,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康复训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残疾儿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大增强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四)拓展合作,多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我院继续与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康复协会、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等进行交流合作。截止目前,中心医院康复科共为我院86人次儿童进行了评估并制定训练目标,为我院康复师提供了多次见习和培训的机会。10月,基地在省“明天计划”办的支持下,由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为我院儿童进行康复器具筛查,最终为9名儿童配备矫形鞋。同时,基地先后为院内20名儿童配备辅助器具。通过多方合作,极大的提高了基地的康复技术力量,进一步推进了康复训练工作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由于人员流动,基地康复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都是临时员工,工资待遇低,造成少量人才流失,需要进一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因为没有引进康复医生,康复评估只能以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形式进行,引用外力进行康复评估和技术指导。

  2、今年基地康复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减少。作为株洲地区唯一一所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大多较年轻,在儿童康复训练上没有丰富的经验,任需不断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技能,以确保康复效果和服务质量。

  3、护理员、家长的职责需改进,现阶段更多体现在生活照护,没有参与到康复护理中来。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加强基地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基地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习培训、组织参观、内部自我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基地的康复技术水平。

  2、继续与权威康复医院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有经验的康复专家到我院进行培训和指导。

  3、整合康复基地与院内特教中心、养育中心、类家庭的资源,实现康教养育一体化,争取人人享有康复教育的权利。

  4、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将每间治疗室进行环境改造,为脑瘫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1

  中心在市、区残联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发扬“爱心、耐心、恒心”的特教精神,努力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市、区残联的监督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走科学、专业化康复教育之路,立足北京,立足朝阳,为所有听力、语言障碍、智障的儿童及家长服务。20xx年—20xx年连续多年被市残联评为三级康复机构,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使澳美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好。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概况:

  今年学校在校学生45人,年龄从一岁半到18岁的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北京市的学生一半以上,服务形式分日托、周托、全托、小时个训及送教上门,全年康复学生近80余名,多名孩子进入到普小和普幼,康复效果良好。今年年初被北京市残联定为指定的康复机构。六月,朝阳区民政局对中心进行了年审,各项财务指标,符合要求,学校通过了民政局的年度审核工作。 12月初,我们还要接受市残联的评估验收工作,争取取得好的成绩,为明年的发展打下基础。第二,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今年我们中心在国美第一城又续租了三年,合约签到了xx年,这样保障了康复场所的稳定性,增强了我们为康复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我们投资几万元,在室外扩建了一个玻璃屋,安装上了防盗门,增加了建筑面积,环境美观了,又保证了师生的安全性。室内环境我们也进行了隔断的改造,节省了空间,增加了教师宿舍和学生的个训室,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前,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为了让聋儿与时俱进,开阔视野,丰富业余生活。我们购买了一批计算机,我们还在教学中增加了计算机课程,以方便学生技能的训练。总之,物质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二、规范管理,以人为本。

  学校建校五年来,不断建全管理制度,今年市残联9月下发了一系列康复机构必须遵偱的管理条例,使我们有依据的可以遵照执行。我们把制度装订成册,在每周的全园会上,逐项进行认真学习,把康复思想、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运用于康复中心的管理中,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学校定为逐级负责制,主任——副主任——班主任,各岗位如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教师每月的教学成绩,分为一二三等奖进行考评,每半年学校对教师进行总结评定,使教师在考评中即有压力又有动力。

  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我们时刻提醒教师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每天都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因为安全工作扎实,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三、服务品质。

  康复中心处在国美大的社区当中,我们依靠社区资源,为本区的听障儿童提供免费的咨询与上门服务,与社区多次开展普及康复知识的讲座,使聋儿家庭掌握了康复知识和方法,二岁前的婴幼儿,我们定期去家中访问,了解孩子发展情况,定期进行听力语言评估,解决了本区内聋儿的康复教育。为了解决聋儿上学难的问题,我们和朝阳区教育局联系,找到了朝阳区《博娅小学》,今年学校又有11名学生进入到了普小,接受了正常教育,外来学生的学费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家长,我们和学校达成一致。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2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儿童康复也成为父母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在这个背景下,医疗机构积极响应,拓展儿童康复服务,以提供包括早期干预、康复治疗、再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在本年度,XXXX医院的儿童康复工作有不少亮点和创新做法,让我们进行一次年终总结。

  【一、工作概况】

  1.精准服务——做到“谁需求,谁得到服务”

  从问诊、康复设计到康复治疗,每个环节都能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针对不同身体部位存在的障碍,我们按部位制定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如脑性瘫痪患儿,在治疗时照顾到重心调整、主动运动、反应训练等多个方面,确保治疗方式准确无误。

  2.高效治疗——通过科学且系统的康复方案快速治愈

  治疗前我们会在二次会诊中评估孩子的身体素质,为最优治疗方案作准备。以起坐训练为例,治疗三周左右,患儿的起坐程度往往会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康复治疗的高效性,让很多治疗滞留较长时间的患儿重拾信心。

  3.全面护理——为孩子制定健康计划

  为孩子制定健康计划,我们从康复身体方面入手,也不忘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康复治疗和康复体育是我们推出的两个康复健康计划,旨在让孩子在医治肢体的`同时,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愉悦。

  【二、机制建设】

  1.科学规范——完善治疗标准

  作为儿科康复领域的龙头机构,我们印发了治疗流程、康复计划等三十余项治疗规范,并规范康复治疗师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法,严格控制药物和剂量。

  2.先进工具——利用高新技术促进康复治疗

  基于医学和科技的双峰驱动,我们引进了平衡训练、步态分析等康复设备,利用数字化康复图形分析技术和体感交互控制技术实现精准康复治疗。使得长期卧床等低强度康复工具可以优化,有效提升康复效果。

  3.团队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队伍

  我们致力于为患儿提供稳定的康复治疗,为此,我们要求每位康复师课程数达到一定标准,遵循闭环流程,按部就班地为孩子提供康复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三、优质服务】

  1.亲近孩子——让康复治疗逐渐变成康复玩乐

  通过游戏和动画的形式,孩子不仅能乐在其中,还能学到不少有趣及有益的东西。让彼此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平等的亲近感。

  2.便捷服务——提供贴心、近大自然、个性化的治疗环境

  许多家庭都面临治疗与照料的压力,我们为了缓解其压力,不仅开设了家庭访问康复服务,还在院内设置了多个儿童康复场所,让孩子感受最好的舒适氛围。同时,我们还提供个性化康复计划,能更好地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制定康复方案。

  3.关爱服务——关注每个孩子的生活体验

  我们坚持“一对一”的护理制度,通过主题兴趣项目、关爱亲子互动活动、慰问等形式,切实解决孩子和家长的身体与心理问题,营造温情、细致、爱心的工作风气。

  【总结】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一直在为儿童康复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努力。我们的所做所为,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家庭生活更好。希望明年的我们,能够更加努力,让每一位百分之百康复!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3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指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的对象为符合入学条件,且持有残联部门发残疾人证(登记)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需专人护理,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且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上门服务是以派出学校教师为主体,以乡镇和社会志愿者为参与者的教学团队。为中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课程、肢体康复在内的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其教育潜能,提高其认知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家长康复知识的培训,使中重度残疾儿童享有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一)服务原则

  1、就近原则:把老师送到最近的学校服务区。

  2、自愿原则:尊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学校与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平等协商,签订送教上门协议书。

  3、免费教育原则:把老师送到你家就是义务教育,对接受教育的家庭和个人实行免费教育。

  4、示范教育与引导家长相结合的原则。

  5、医教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康复训练与实施义务教育相结合,兼顾学习与康复。

  6、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中重度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能力,制定个体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

  (二)服务时间

  每个客户原则上每月派教师两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等。),每学年不少于60学时。提供上门服务的学校应当制定上门服务工作时间表,签订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上门服务。特殊情况需要变更送达时间的,要及时与送达对象的父母(或监护人)沟通,另行确定送达时间。

  四、送教内容

  送教师上门的教师要根据每个中重度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对中重度残疾儿童进行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教师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针对残疾类别、程度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设置相应的教育康复课程。教育康复课程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三)保健指导

  送教老师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采取医教双向、家校合育的办法。各送教学校要积极与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部门联系,开展医教双向服务工作,即医疗康复机构定期到家送医疗康复,学校定期到家送教育。

  五、送教形式

  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1)集中教育。可以选择居住地集中的家庭、社区场所或者资源教室作为集中投递点,家长带着孩子到投递点,采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投递。

  (二)分散送教。对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三)远程送教。对因在康复机构、长期居住外地等原因不方便教师进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电话、QQ互动等方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实时指导教育康复训练。

  六、保障措施

  (一)将“送教上门”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陆仟圆(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二)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师资、经费、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送教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送教学校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村委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七、实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

  成立上林县教育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学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办公室主任由覃志金同志兼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我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也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共同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

  各送教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精准施教

  1、各学校要全面排查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辍学情况,对辍学学生因材施教,及时通知生活能够自理的轻中度残疾适龄儿童到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2、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时不适合学校教育的残疾适龄儿童,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

  3、对不适宜送学的适龄多重残疾儿童,由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提出延期(暂缓)入学申请,经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后,报县教育局审批,再送教育学校、村委会(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审批。

  4、对于县残联无法提供姓名的无证适龄残疾儿童,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调查后,我局将任务分配到相关学校,全部派人上门支教。

  八、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负责人与具体责任人。在工作中,要积极从各方面为送教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切实保障“送教上门”落到实处。

  (2)制定计划。承担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和相关表格以及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制定上门服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送教服务负责人、学生名单、具体教师、送教时间安排、个性化教育康复计划等内容。各校教学计划于20xx年9月24日前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同时,每月28日前,各派出学校应将本月派出教育的图片、内容等相关材料报送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

  (3)建立档案。送教学校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送教上门”工作图片等。

  (4)加强考核。上门服务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县教育局将加强考核督导,不定期组织巡回指导和检查督导。学校要将派教工作量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在绩效工资、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5)确保安全。要高度重视送教教师的人身安全,加强送教教师的人身和交通安全教育。原则上,送教服务到户时,至少两人同行。遇有紧急情况,教师应及时向学校、村委会(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报告,共同解决。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4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指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的对象为符合入学条件,且持有残联部门发残疾人证(登记)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需专人护理,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且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是以送教学校教师为主,乡镇、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施教队伍,为中、重残少儿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身体康复等教育及训练课程,发展其教育潜能,提高认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训练,让中、重残少儿享有享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一)服务原则

  1.就近原则:按学校服务地段就近送教。

  2.自愿原则:尊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学校与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平等协商,签订送教上门协议书。

  3.免费送教原则:送教上门属义务教育范畴,对接受送教的家庭及个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免费教育。

  4.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

  5.医教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康复训练与实施义务教育相结合,兼顾学 习与康复。

  6.因人施教原则: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制定个别计划,循序渐进施教。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

  (二)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原则上按每月2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等)开展送教工作,每学年不少于60课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制定送教服务工作日程表,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送教服务。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要及时与送教对象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

  四、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老师应根据每个中、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中、重残少儿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教师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针对残疾类别、程度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设置相应的教育康复课程。教育康复课程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保健指导

  送教老师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采取医教双向、家校合育的办法。各送教学校要积极与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部门联系,开展医教双向服务工作,即医疗康复机构定期到家送医疗康复,学校定期到家送教育。

  五、送教形式

  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一)集中送教。可以选取居住地集中的某个家庭、社区场所或资源教室作为集中送教点,由家长带孩子到送教点,采取一对多形式集中送教。

  (二)分散送教。对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三)远程送教。对因在康复机构、长期居住外地等原因不方便教师进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 互动等方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实时指导教育康复训练。

  六、保障措施

  (一)将“送教上门”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陆仟圆(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二)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 “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 师资、经费 、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送教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送教学校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村委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七、实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

  成立上林县教育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学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办公室主任由覃志金同志兼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我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也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共同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

  各送教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精准施教

  1.各学校要全面排查本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 ,对失学辍学学生因人施教,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轻、中度残疾适龄少儿及时通知他们到普通学校或特教学校读书。

  2.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残疾适龄少儿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

  3.对不适宜送教上门的多重残疾适龄少儿,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缓(休)入学申请,经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后送教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审核同意后,报县教育局审批。

  4.对县残联无法提供名单的无证的适龄残疾少儿,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委排查出来后,我局再将任务分配到各相关学校,全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负责人与具体责任人。在工作中,要积极从各方面为送教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切实保障 “送教上门”落到实处。

  (二)制定方案。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按照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的分配情况及有关表格,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制定学校的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包含送教服务负责人、学生名单、具体实施教师、送教时问安排、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等内容。各学校送教方案于20xx年9月24日前报县教育局基教股。同时,每个月的28日前,各送教学校要上报本月开展送教有关图片、送教内容等相关材料到县教育局基教股邮箱:

  (三)建立档案。送教学校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送教上门”工作图片等。

  (四)加强考核。送教上门服务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县教育局将加强考核监督,不定期组织巡回指导和检查督导。各学校要把送教服务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五)确保安全。要高度重视送教服务教师人身安全,加强对送教服务教师人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原则上开展送教服务入户 时,至少要两人同行。教师在送教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联动解决。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5

  20xx年,任城区被确定为省级“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试点区。“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新时代残疾儿童康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任城区被纳入全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地区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残联文件精神,区残联、区卫健局、区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创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市、区两级残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督导小组,定期督导项目进展情况。

  任城区妇幼保健院作为承担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服务项目的实施单位,多年来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探索中寻求新发展,行业内首次提出“做女性全生命周期保健”概念,按照全生命周期保健服务链条关系,全面实施“临床带保健,保健促临床”发展理念,同时将中医植入临床保健,使“保健、临床、中医”三驾马车多轮驱动齐头并进。一次次在医院遇到危机时,势如破竹,挽救医院,促进了任城区妇幼健康服务事业发展。

  专科优势赢得先机 统筹策划闭环管控

  近年来,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在儿童早期干预、残疾预防和康复救助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模式的创新成果在行业界得到了充分印证和中国妇儿工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的认可,并授予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培训基地”荣誉称号。针对省级“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在区残联的正确指导下,依托妇幼三级网络,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遴选业务骨干,组建由医师、康复治疗师、幼儿教师、心理教师组成的专业干预团队,制定工作方案,抓细节、定流程,以“快节奏、高效率、见实效”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筹备、落地工作,全力保障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服务项目顺利开展、科学实施。

  在“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实施过程中,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充分依据自身重点专科优势,借助妇幼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平台,组织辖区镇街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主任多次召开“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座谈会,明确残疾儿童早期筛查的意义和转诊的必要性,提高基层儿童保健人员残疾预防意识,全面实施“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管理,闭环管控,做到“早发现、早转诊、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实现“精准筛查、精准诊断、精准干预”,确保残疾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干预效果。

  服务前置重在预防 源头管理疏而不漏

  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实施重在一个“早”字,关键在“预防”。任城区为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重点加强婚前、孕前的健康宣教和健康检查,近年来持续保持免费婚检率10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100%;与此同时,从孕期抓源头,严格执行“绿、黄、橙、红、紫”五色专案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风险程度在《母子健康手册》上进行标识,分级管理,重点人群专人专案、动态监测,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筛查服务。

  在0~3岁儿童健康管理上,结合母子健康手册的使用,对辖区医疗机构做好儿童残疾筛查培训。对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依据不同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制定个别化随访频次和随访内容,及时关注和跟进高危儿的体格、精神、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全面开展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预警征、DDST、克氏量表筛查,对筛查出可疑或异常儿童进行及时转诊。通过医学诊断及评估确定早期干预服务对象,接案建档,进行康复干预前评估,根据教育评估和家庭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干预计划,提供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庭环境评估与康复指导等服务。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人群,不断提高儿童健康质量。对残疾儿童给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康复干预,以促进良好发展。

  夯实内功增强技能 特色干预提升效果

  任城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心(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在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积极参与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服务人员系统学习《山东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规范》,不断实操演练,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康复模式,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对项目内儿童进行系统评估,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制定康复方案。在做好个体训练的.同时加强亲子同训,采用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亲子手工、感统训练、引导式教育、融合教育文化课、奥尔夫音乐教育、言语治疗等多种形式提升残疾儿童康复质量。充分借助任城妇幼中医特色、开展“儿童健脑益智推拿”绿色治疗。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实操培训,普及儿童养育及教育知识、康复基础知识,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并进行不定期家访,形成“机构干预为主、家庭同步参与”的干预模式,多方位提升干预康复效果。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加大力度稳步推进

  任城区还通过融媒体扩大对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制作项目宣传版面、宣传折页、专题片、微视频等向全社会普及早期试点干预项目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惠残助残政策,扩大宣传面,争取让更多有需求的儿童享受政策。

  任城区早期干预试点项目自实施以来,持续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力度,不断完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内容,准确发挥中医药在康复诊疗的特色作用。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全体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技术水平、贴心的优质服务也赢得了残疾儿童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此项目也在任城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下卓见成效、频出亮点,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助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稳步推进。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04-12

儿童康复个人工作总结04-25

康复医院工作总结03-05

康复工作总结09-23

康复科工作总结02-21

康复医德医风工作总结12-13

康复治疗师工作总结05-26

医院康复师工作总结05-28

康复科 工作总结12-2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1998-2023pinda.com版权所有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精品]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儿童康复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精品]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

  20xx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严格按照市残联的安排部署,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各项业务工作有条不紊,超额完成了上级残联及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基础工作有序推进,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就本年度开展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省康复救助项目”。市残联把落实“省康复救助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实施办法的条件和要求,积极组织、协调,认真筛选,使各项康复训练工作扎实有序的推进。

  二、积极开展脑瘫患儿的训练。为了让更多的脑瘫儿童通过训练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会通过省康复援助项目为贫困脑瘫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1例脑瘫患儿全年完成康复训练,康复效果良好。

  三、扎实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全年组织精神病重病住院10人;组织精神病人免费服药30人。解决了我市部分精神病患者就医、服药难的问题。

  四、积极开展残疾儿童肢体矫治手术。有三名儿童将成为肢体矫治手术受益者。

  五、深入开展各类康复训练,积极完成截肢者筛查和假肢装配任务,并为他们供应相应的.辅助器具。今年完成普及型假体6例,其中大腿假体装配3例,小腿假体装配3例;为残疾人捐赠150辆轮椅;免费分发了5000多件其他辅助设备。

  今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来年我们将按照市残联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民生工程,力争将康复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2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2022年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残联以“三个确保”扎实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日前,据了解,我市已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535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目标 任务 ,完成率 为109.15%,赢得了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精心准备,确保部署到位。

  今年 1月,市政府残工委制订下发2022年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暨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会议,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残联与各县区残联分别签订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目标责任书,为提前完成省定目标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有效跟进工作进度,市残联对各县区残联、定点机构儿童康复转介情况和服务情况实行周通报制度,对完成较慢的县区进行通报。

  澄清底数,确保应救尽救。

  市残联充分发挥牵头、组织、指导作用,调动一切力量,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和康复转介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作用,全面做好春节期间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摸底排查;加强与卫健体部门对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登记工作;充分调动各定点机构的技术力量,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残疾儿童健康检查和康复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各县区残联康复部经办人员,本着让信息多跑路、到场办理转介手续最多跑一次的原则,积极主动为残疾儿童办理转介手续。

  跟踪督导,确保安全管理。

  市残联全面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管理,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做好排查、封闭管理工作,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组织抽调专人检查、抽查或暗访定点机构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不出现安全和疫情隐患。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3

  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切实履行康复训练是“明天计划”重中之重的职责,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将康复工作向专业化,社会化迈进,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工作基本情况

  从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基地康复本院儿童77人次,康复有效率95%,为脑瘫患儿配置助行器12台,轮椅23台,防褥疮床垫36张、坐垫25张。培训本院工作人员140人次,社区康复指导5人次。

  (1)以人为本,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基地现有康复技术人员9名,康复祖母2名,开展运动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理疗、感觉统合、水疗、多感观等多个项目。提升专业技能,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基地继续与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合作,将我院康复团队打造成一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标准专业团队;基地还多次组织康复团队参加株洲康复协会和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同时,基地继续实行内部培训计划,一是由部门主任负责,每周五下午组织专业业务能力学习,探讨案例,共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难点,采取轮流授课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再巩固;二是康复人员对院内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下班组去家庭的方式,为院内一线护理员、家长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

  (2)转变理念,开展高效康复治疗

  从一对一单项目训练转化成一对一多项目训练,从注重功能到注重综合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儿童为中心,设计各种新颖有趣全面的活动,使得康复儿童活动参与度不断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康复有效率也随之不断提升。每周进行集体的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开展康复训练;每月根据主题对每间功能室进行环境改造;每月为能力提升大的儿童颁发奖励,激发儿童积极性;增加家庭康复,与家长保育员保持紧密联系,定期不定时开展康复指导;康复师进行前期培训,使康复资源充分利用,邀请老师带领适合儿童开展水疗、多感官治疗等。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难题积极联络家长、老师等工作人员进行多学科讨论,共同解决现有问题、修改训练方案、落实训练计划。例如:脑瘫患儿陈含玉,刚开始肌张力极低,对外界也没有任何反馈,大家都认为她不可能坐稳,经过4年的康复长跑,含玉现在可以在院内自由步行,能够主动表述自己的.需求,对常用物品有一定的辨识度,目前为其制定的计划是言语与认知能力后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提高其自主生活质量。唐氏患儿贺采梦,从以前的不会独坐到现在可以独自步行、在平坦的道路上能够小跑,能自己吃饭、洗脸,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并快速的执行,表达欲极为强烈,采梦将被领养,在国外开始她的新生活。

  (3)扩宽渠道,康复介入多部门

  通过拍迪评估和落实整日流程将康复训练融入多部门,每季度一次的拍迪评估帮助工作人员了解自己所照料儿童的身体基本情况,流程落实使儿童得到全天候的康复教育养育的同时,也加强了我院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康复师通过对流程的制定、后期的跟踪细化、方案的及时处理等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除对儿童的了解程度大大加强以外,更多的对院内的每个儿童都有一套系统完整化的理念,这对后期流程的全面实施、专业团队建设有极大的专业帮助。

  (4)不忘初心,坚持寄养家庭的探访工作

  一是基地每月坚持派2名康复师协同医务、养育、综合部门专业人员前往曲尺、百井村、黄塘寄养点进行家庭探访和康复筛查,详细记录儿童的生活和身体功能情况,对具有康复价值的儿童,经多部门联合评估,即时接回基地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残障儿童的功能保留及改善。

  二是对寄养家长开展康复知识的培训指导及宣传,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的重要性,并使康复训练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残障儿童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环节,扩宽康复辐射面,加强认可度。

  (5)专业支持,协作同赢

  我院与株洲市中心医院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截止目前为止,中心医院康复科共为我院83名儿童进行评估并制定训练目标计划,为我院康复师提供了多次见习和培训的机会。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也为我院儿童进行定期康复器具筛查服务,使有辅助器具需求的儿童得到专业的硬件支持,通过多方合作,极大的扩宽渠道、提高基地的康复技术力量支持,进一步推进基地康复专业化队伍建设。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我院先后从各大专院校引进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多名,但由于工作量大,且都为临聘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人才频繁流失,给基地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了阻碍。

  2、今年基地康复技术人员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作为株洲地区唯一一所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大多较年轻,在儿童康复训练上没有丰富的经验,仍需不断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水平,以确保康复效果和服务质量。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基地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基地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习培训、组织参观、内部自我学习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新技能,提升基地的康复技术水平。

  2、加强康复权威医院或机构合作,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来我院开展培训和指导。

  3、整合康复基地与院内特教中心、养育中心、类家庭的资源,实现康教养育一体化,争取人人享有康复教育的权利。

  4、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将每间治疗室进行环境改造,为脑瘫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

  5、全面实行落实整日流程,打造康教养治一体化,最大限度的促进所有孤残儿童能力提升,真正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4

  大多数康复工作指的是帮助残疾人或者身体有些障碍的人群进行康复的一种工作。也有社区进行的康复工作,并且这些康复工作大多数都是无条件免费得,让身体不便的人群享受福利。儿童康复专注于儿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20xx年度儿童康复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市、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县残联的直接指导下,经院领导不断拓宽康复工作的领域,为康复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院康复中心按照市残疾人联合中心的要求,本着以残疾儿童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克服康复工作人员不足、康复工作经费短缺等困难,本着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获得更多康复服务的理念,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康复工作任务。康复工作取得新进步,既让残疾儿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项目康复工作开展

  1、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我们首先完善了机构,健全了制度,落实了人员,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度化,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构建残疾儿童康复网络。

  2、通过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个别化训练,音乐疗法,感觉统合疗法,肢体运动训练,针灸等疗法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3、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宣传,把握契机,向每位家长,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残疾残疾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知识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4、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为残疾儿童及家长做好家长培训,家庭训练指导与督促工作。

  5、开展了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早期干预,早期教育,脑瘫,智障等残疾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并执行家庭康复训练;予以亲子同训,户外活动等以促进亲子感情,提高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6、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覃荣主任等;市、县残联沈理事长,周科长等领导均于康复中期亲临我康复中心义诊、调研、指导工作,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立即整改。后期我院领导将更进一步重视康复工作的软件及硬件配备,以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20xx年在完成好项目康复任务的同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任务指标按计划实施,圆满完成。现我院整个康复工作进展顺利,圆满结束。

  二、康复任务完成情况:

  1、我康复中心接受9名“0—6岁”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经过仔细观察,初步训练两周后予以初期评估,并制定了康复训练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开展工作期间,康复工作进展顺利。

  2、通过市、县两级残联及我康复训练机构的共同努力,康复中心很好的完成了项目工作的各项综合康复训练;已进行家长培训40次,组织户外活动12次;现20xx年康复工作已顺利结束,康复项目在训脑瘫儿童9名,通过查看训练记录、评估训练报告及现场检验,经过初期,末期评估均已取得明显的效果。项目工作圆满完成。

  3、20xx年工收治早教、智力、肢体残疾儿童综合康复治疗儿童600余名,治疗期间予以综合评估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能较好的对每一位患儿所制定的方案给予对患儿予以运动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言语治疗,手功能训练,头针、体针等针灸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引导式教育等等综合康复治疗。能适时转诊,无一例医疗意外、医疗纠纷及其医疗差错。与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我康复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均能视患儿如亲人,工作期间热情、耐心、细致,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好每一位患儿家长的家庭康复训练培训指导,对每一位康复治疗后的儿童都进行电话追踪、随访。

  三、用实例汇报康复工作:

  列举两例儿童康复训练前和训练后情况:

  1、李雨乔,女,4岁6月,住平江县三阳乡石坪村,家长姓名:李攀成 电话:

  患儿因至今不能独站于5月10号开始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适应性差,表情欠丰富,可逗笑,无出声笑,患儿四肢痉挛,肌张力二级,头部、躯干控制能力差,内收肌、跟腱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较丰富,能出声笑,头部、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四肢肌张力有改善,但仍呈1级增高,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初期评估7分,末期评估12分,提高5分。

  2、余瑷玲,女,2岁4月,住平江县城关镇北街43号,家长姓名:余俊达 电话:

  患儿因脊髓肿瘤术后于5月10开始入该康复项目行综合康复治疗,入院时患儿环境适应性欠佳,无主动交流,拖腰坐,双手精细活动差,不能独站,不可独走,躯干控制欠佳,双下肢肢体肌力i+级,内收肌、跟紧张,双膝反射活跃。经我院行综合康复治疗5个多月,现患儿适应性明显好转,表情丰富,主动交流,躯干控制能力明显好转,能独站,开始独走,内收肌、跟腱稍紧张,病理征未引出。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没有专职残疾人工作者,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完成难度加大。

  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对我县的康复工作一贯支持,但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儿童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

  三是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尚未健全,无康复中心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

  2、20xx年康复工作结束了,康复工作没有结束,我们会继续做好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视每位患儿情况适时组织对其进行家庭训练指导、评估、回访等后续工作。

  3、进一步提高康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康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同时将不断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以更好的开展康复工作。

  4、我县康复服务项目、康复服务水平、康复服务能力与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广大农村贫困残疾儿童享受的康复服务还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贫困的、重度残疾人的康复,因没有完善的、更加优惠便利的医疗保障体系而无法获得有效的康复服务。敬请市、县残联予以更好的关注。

  我院领导极度重视,高度关注下,经过康复中心全体医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度已经圆满完成“抢救性康复项目”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及其康复中心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工作。残疾儿童是康复事业的永恒主题,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圆满完成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计划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不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良好局面,更好的为广大的残疾儿童服务,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家庭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5

  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我院充分发挥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基本情况

  自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底,株洲基地康复本院儿童32人次,外院儿童1人次,康复有效率90%,为脑瘫患儿配置矫形器具9人次,辅助器具20人次。培训本院工作人员36名,寄养家长23名。其他福利机构人员12名,非福利机构10名。

  (一)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注重人才,尊重知识,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是基地一直以来秉持的作风。基地现有康复技术人员8名,另配有中级职称医生1名,护士3名,康复祖母2名。现基地开展运动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理疗、感觉统合、水疗、多感官,共8种疗法。

  为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基地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不断促进康复人才专业成长。今年1月,我院派出两名康复师,前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言语理论与实践学习。4月,我院克服资金困难、采取购买服务,与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建立合作—康复师能力建设,每个季度由专业团队结合我院情况对康复人才进行培训教学。培训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培训初期更是组织全院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基地还多次组织康复团队参加株洲康复协会和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同时,基地继续实行内部培训计划,一是由基地主任负责,每周五下午组织专业业务能力学习,探讨案例,共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难点;二是康复人员对院内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下班组去家庭的方式,为院内一线护理员、家长、教师、寄养家长多次开展脑瘫及需康复儿童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二)采取多种办法,提升康复对象有效率

  今年以来,基地整合资源,让每一间治疗室都发挥应有作用,再次配备了儿童训练楼梯、站立架、训练床等基础训练设施,更是先后配置了吞咽神经和肌肉电治疗仪、痉挛肌低频治疗仪、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等先进仪器。为使儿童在家庭、教室能保持良好的坐位,基地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后申请配置了10台坐姿矫正椅、30把梯背椅。为加强训练效果,还根据儿童不同的康复需求,因人而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调整。

  一是积极密切联系院内特教、养育、类家庭等部门。从7月开始由基地康复人员对孤残儿童进行综合评估,为52名儿童制定一日流程,确保孩子全天候都能得到不同方式的康复,一日流程根据孩子的能力设定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短期目标,每3个月评估一次,并每周与老师家长联系,分享孩子的近况。当孩子能力达到预设定目标时,基地工作人员将及时对他进行重新评估与设定更高的目标。年纪小的孩子侧重运动功能、认知、感知觉的发育,年纪偏大的孩子则侧重自我管理和技能学习,为今后有机会走出福利院打下基础。

  二是注重患儿的个性化康复护理和心理发展,如唐氏综合征患儿贺友慧,她行走能力较好,能听的简单的指令,但精细功能欠佳、日常生活能力都需要家长照顾,我院康复团队给她制定了详细、专业的康复训练项目,刚开始友慧进步的特别慢,但经过一季度的康复训练,友慧情况大为好转,并在今年6月被美国一户家庭收养,开启她新的生活。脑瘫患儿陈含玉,刚开始肌张力极低,对外界也没有任何反应,大家都认为她不可能坐稳,经过3年的康复长跑,含玉现在能独走10米以上,可以听懂日常简单的指令,康复团队对含玉下一步的计划是认知能力能大幅度提高,可以去外面学校上学。

  (三)一切为孩子,坚持寄养家庭的探访工作

  一是基地每月坚持派2名康复师协同医务、养育、综合部门专业人员前往曲尺、黄塘寄养点进行家庭探访和康复筛查,并详细记录儿童的生活和身体功能情况,对具有康复价值的儿童,经多部门联合评估,即时接回基地康复训练,以发挥残障儿童的最大潜能。

  二是对儿童寄养家长开展康复知识的培训及宣传,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的重要性,并使康复训练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残障儿童的日常生活每个细节,大大加强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四)拓展合作,多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我院继续与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康复协会、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等进行交流合作。截止目前,中心医院康复科共为我院86人次儿童进行了评估并制定训练目标,为我院康复师提供了多次见习和培训的机会。10月,基地在省“明天计划”办的支持下,由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为我院儿童进行康复器具筛查,最终为9名儿童配备矫形鞋。同时,基地先后为院内20名儿童配备辅助器具。通过多方合作,极大的提高了基地的康复技术力量,进一步推进了康复训练工作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因人员流动,基地康复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且都为临聘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人才少量流失,需进一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又因没有引进康复医生,康复评估工作只能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形式,引用外力来进行康复评估和技术指导。

  2、今年基地康复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减少。作为株洲地区唯一一所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大多较年轻,在儿童康复训练上没有丰富的经验,任需不断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技能,以确保康复效果和服务质量。

  3、护理员、家长的职责需改进,现阶段更多体现在生活照护,没有参与到康复护理中来。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加强基地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基地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习培训、组织参观、内部自我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基地的康复技术水平。

  2、继续和康复权威医院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来我院开展培训和指导。

  3、整合康复基地与院内特教中心、养育中心、类家庭的资源,实现康教养育一体化,争取人人享有康复教育的权利。

  4、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将每间治疗室进行环境改造,为脑瘫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6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和县实事办的督导下,桃源县残联承担的省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69名552个月、市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110名残疾儿童的入训任务超额完成。截止目前,已送训139名残疾儿童(其中脑瘫儿童31名、孤独症儿童42名、听力残疾儿童13名、智力残疾儿童53名),完成1048.25个月免费康复训练,省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完成率190%,市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任务完成率154%,取得了良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现将项目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分解到位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级领导一月一调度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工作。

  二是县残联成立了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领导小组,理事长钟茂胜同志组长、副理事长袁正君、龚光武同志任副组长、康复股长吴胜男、组联股长郑勇及办公室相关人员为成员,郑勇同志任联络员,通过责任股室例会、横纵向联络、工作情况通报等形式,构建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顺利推进。理事长钟茂胜同志在六一儿童节前亲自走访慰问了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在七家定点康复机构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广泛听取和征求儿童家长意见,通过走访调研共征求意见20条,解决问题19个。

  三是制定《桃源县残联20xx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方案》,按照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对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指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召开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工作会议,对全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全面摸底,共摸排出0-6岁有需求的残疾儿童105名,通过统计上报,建立需求档案,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确保工作责任分解到人,落实到位,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二、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项目

  一是在保障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任务经费的同时,积极整合地方资源,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扩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段,对未能纳入国家及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7-17周岁困难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共26人,投入资金30万元。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救助工作,县残联在六一儿童节和年终救助为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发放交通生活补贴20xx元/人,通过镇残联为残疾儿童家庭解决救助20xx元/人,共投入资金55.2万元。全年除康复训练费外额外投入生活费、交通费共85.2元。

  三、加大考核力度,强化机构管理

  一是签订考评结算协议书。在市残联与各康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基础上,桃源县残联又与各康复机构签订资金的结算付款协议书,进一步细化结算办法和训练质量。二是出台了处罚规章。在协议中就岐视虐待儿童等行为如何处罚作了规定,为更好的监督各康复机构履行服务协议情况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了康复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强化对机构的检查督导,制定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日常回访和调研工作制度,对回访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康复机构,并督促机构及时整改,确保康复训练有质量。

  通过平时的督导检查,共指出康复机构服务质量问题12个,经过整改,提高了服务质量。按照《考评结算协议书》,通过考评,在各机构申报康复训练费的基础之上共核减缺勤、服务不到位等费用15.3万元。

  四、畅通沟通渠道,开展便民服务

  一是创建包含残联、机构、家长的三方微信群,对于残疾儿童家长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给出建议及时的给予回复和解决,有效化解矛盾,确保零上访。对于来信来访的残疾儿童家长诉求及时登记和处理,符合规定的及时办理,不符合的给予耐心解释,化解矛盾于萌芽状态。通过微信沟通交流及时为残疾儿童家长提出的问题和需求给予回复和解决,为18名异地康复的残疾儿童办理儿童康复救助审批和资金结算工作,通过微信交流,给儿童家长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通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日常回访制度,定期开展电话回访,掌握儿童康复训练情况和家长满意度,根据回访结果及时改进服务。

  三是开展便民服务。对有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应救尽救,结合政务下沉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微信、政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积极为50多名残疾儿童对象资料申报提供便利,让数据多跑路,让家长少跑路,切实减轻家长负担。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7

  一、送教对象

  送老师上门的对象是:具有本县户籍,经县教育局残疾儿童专家评估委员会认定无法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含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残疾儿童、少年)。

  二、送教原则

  1、免费教育原则。送教上门属国家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范畴,由学校免费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2、普特组合原理。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相互配合,共同负责本地区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家庭服务。

  3、一人一案原则。在家长认同和配合的基础上,教育传递服务必须建立一人一案,开展相应的针对性教育服务。

  三、送教内容

  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三等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发送对象情况,由发送学校、其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确定适当的发送内容。

  1、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第一次派老师上门,要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现状,根据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残疾类别、个人潜力等,做好相关专业的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2、明确具体送教内容。教师开展送教服务时要为服务对象送学习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一般应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

  3、强化家长教育意识。要强化家长监护责任和法律意识,引导家长密切配合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教师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基本康复训练技能,并根据教学情况布置好家庭训练。

  4、派出学校要根据个性化教学计划和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每学期派出教师上门的时间和课时,确保按计划完成派出任务。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送教原则上达到每月2—4次。

  五、工作步骤

  1、确定送教上门对象:每年5月上旬,由县残联将当年8月31日达到入学适龄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资料整理汇总后,造册交县教育局,要确保登记资料的真实有效。

  2、送孩子支教实施机构: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由县教育局成立专门评估组织并统筹安排,参考家长意愿、家庭状况、孩子情况、残疾类型等因素,确定送孩子支教的责任学校。各责任学校要及时与送学学生家庭签订送学协议,确定送学内容和方式,形成具体方案,做好过程记录,建立工作档案。有条件的,在大型学校设立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具、学习工具、康复训练设备和图书资料。

  3、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每年9月启动送教上门工作,建立学籍。9月20日前各校将送教上门教师、学生及《方案》报我局基础教育科存档。为方便管理,可单独设立送教班。责任学校要成立专门送教上门工作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本校送教上门工作。要根据送教对象康复情况确定送教周期,每次送教安排3—4名热爱特殊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关心残疾学生、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辅助人员。实现一生一档,认真填写《学校送教上门手册》,对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教学过程、方案调整、训练记录等图片音像资料列入档案,并妥善保管。

  4、做好工作成效拓展。定期进行个案对比评估,及时调整教育方案,鼓励康复效果好的学生定期到特教资源中心或资源教室进行集中康复训练,参与社区(村镇)生活体验,促进伙伴交流和融合教育。

  六、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

  为开展好区域内的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和精准服务工作,由教育局负责统筹“送教上门”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2、部门配合

  相关部门要将文件精神传达到送教上门服务区域所在地政府(乡镇、村),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配合送教上门工作;各责任学校对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津贴发放等工作给予支持。将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其生均公用经费用于送教上门工作。

  3、经费保障

  送教上门经费由主管部门根据送教学生数核拨,专款专用。学生家庭及个人不缴纳任何费用。送教上门经费主要用于:

  (1)购置相关教学设备、教材、慰问品;

  (2)补助送教人员课时费。

  (3)上门工作人员的`交通费和差旅费。

  4、教学保障

  承担送教上门的责任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每学期初、期末召开业务指导组和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学期内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和教研工作会。

  (2)教研部门和特教学校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送教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加强对送教上门的过程管理和业务指导。要特别突出对送教教师的康复知识培训,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能力。

  (3)把握“送教育、送知识”和“送关爱、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与送教服务家庭沟通,让残疾儿童少年的监护人明确送教上门的意义和自己孩子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8

  在智障症儿童康复中心工作xx月了,原来这月也不象想象的那么艰难我竭尽最大的努力,倾注最高的热情,踏实、勤奋地了月的工作。现将本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智障症幼儿发展情况,实施教育。

  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有儿童智力障碍的孩子,还很小,不懂事。别说自理,连一点纪律观念都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我们园区的控、情、纪、自立要一起抓。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幼儿园的孩子们可以说进步很快,家长们的反应也很好。自立:本人教育积极,以表扬孩子为主,强化自我服务意识,依靠理念。对孩子好一点或者积极一点,欣赏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更自信,把事情做得更好。还有老师及时帮助孩子,和家长、家长沟通。关于管教: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我的目的是分析原因,批评批评,适度教育,采取正负强化的方法,逐渐遵守管教。

  二、研读孩子,支持孩子的活动。

  我深深地体会到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的生成活动,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予以支持和提升。教师要研读孩子,关注孩子的言行,捕捉孩子稍纵即逝的兴趣点,并能读懂孩子的百种语言,理解孩子的。也要让孩子与环境作用,使孩子真正环境的主人,使环境真正为孩子教育服务。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在活动中,尽最大为孩子们而有层次性的材料,不同的要求,以幼儿有差异的发展。例如在上精细课的时候有剪纸,能力较强的孩子,让使用剪刀,鼓励剪出老师画好的图形或沿直线剪纸,而能力差的幼儿,则降低难度,让撕纸等,主要激发活动的兴趣,又不失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机会。

  三、真诚对待每位家长,家园沟通。

  家园沟通,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分担教育责任。孩子的成长和,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是对我工作的肯定。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交流对孩子教育的看法,对家长的要求尽量去,对家长的教育孩子的疑问帮着查资料解答,让家长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朋友,有大家一起解决。当问题时,与家长联络是要的,让家长知道老师对问题视,对幼儿发展很在意。也向家长幼儿在家中的生活情况,以利于在机构训练期间制定更利于孩子发展的训练计划。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各的与进步,也看到了别的孩子的优点,有助于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差距与,找到教育的方向。

  四、学习机会,自身素质。

  在智障症儿童康复中心学习机会的,我也努力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浏览关于智障症和自闭症的网站,翻阅幼儿教育杂志,看提升个人品味的书籍,业余智障症和自闭症的资料,让把爱心献给智障症儿童,让早日走出阴霾,让永远一湾活水、碧水之中。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9

  20xx年,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严格按照市残联的安排部署,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各项业务工作有条不紊,超额完成了上级残联及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基础工作有序推进,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就本年度开展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省康复救助项目”。市残联把落实“省康复救助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实施办法的条件和要求,积极组织、协调,认真筛选,使各项康复训练工作扎实有序的'推进。

  二、积极开展脑瘫儿童训练。为使更多的脑瘫儿童通过训练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会通过省康复救助项目为贫困脑瘫儿童免费进行康复训练。全年共完成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例,康复效果良好。

  三、扎实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全年组织精神病重病住院10人;组织精神病人免费服药30人。解决了我市部分精神病患者就医、服药难的问题。

  四、积极开展残疾儿童肢体矫治手术。有三名儿童将成为肢体矫治手术受益者。

  五、深入开展各类康复训练,积极完成截肢残疾人的筛查及假肢装配任务,并为其供应相应辅助器具。今年共完成

  普及型假肢6例,其中大腿假肢装配3例,小腿假肢装配3例;为残疾人捐赠轮椅150辆;免费配发其他辅助器具5000余件。

  今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来年我们将按照市残联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民生工程,力争将康复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0

  20xx年,我院脑瘫康复基地在省民政厅及“明天计划”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我院充分发挥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规范流程,强化管理,利用有效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尽力挖掘和激发每个孤残孩子的最大潜能,为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创造条件。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地基本情况

  自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底,株洲基地康复本院儿童32人次,外院儿童1人次,康复有效率90%,为脑瘫患儿配置矫形器具9人次,辅助器具20人次。培训本院工作人员36名,寄养家长23名。其他福利机构人员12名,非福利机构10名。

  (一)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注重人才,尊重知识,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是基地一直以来秉持的作风。基地现有康复技术人员8名,另配有中级职称医生1名,护士3名,康复祖母2名。现基地开展运动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理疗、感觉统合、水疗、多感官,共8种疗法。

  为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基地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不断促进康复人才专业成长。今年1月,我院派出两名康复师,前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言语理论与实践学习。4月,我院克服资金困难、采取购买服务,与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建立合作—康复师能力建设,每个季度由专业团队结合我院情况对康复人才进行培训教学。培训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培训初期更是组织全院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基地还多次组织康复团队参加株洲康复协会和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同时,基地继续实行内部培训计划,一是由基地主任负责,每周五下午组织专业业务能力学习,探讨案例,共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难点;二是康复人员对院内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下班组去家庭的方式,为院内一线护理员、家长、教师、寄养家长多次开展脑瘫及需康复儿童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二)采取多种办法,提升康复对象有效率

  今年以来,基地整合资源,让每一间治疗室都发挥应有作用,再次配备了儿童训练楼梯、站立架、训练床等基础训练设施,更是先后配置了吞咽神经和肌肉电治疗仪、痉挛肌低频治疗仪、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等先进仪器。为使儿童在家庭、教室能保持良好的坐位,基地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后申请配置了10台坐姿矫正椅、30把梯背椅。为加强训练效果,还根据儿童不同的康复需求,因人而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调整。

  一、积极密切联系院内特殊教育、育儿、家庭类科室。从7月份开始,基地的康复人员对孤残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为52名儿童制定了一天的流程,确保孩子们一整天都能得到不同形式的康复。一天的过程根据孩子的能力设定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短期目标,每三个月评估一次,每周联系老师和家长分享自己的近况。当孩子的能力达到预设目标时,基地工作人员会对他进行重新评估,及时制定更高的目标。年龄较小的孩子侧重于运动功能、认知和知觉的发展,年龄较大的孩子侧重于自我管理和技能学习,为将来有机会离开福利院打下基础。二是重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个体化康复护理和心理发展。如患儿何,行走能力较好,能听简单指令,但精细功能不好,日常生活能力需要父母照顾。我院康复团队为她制定了详细、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案。起初,惠友的进步特别缓慢,但经过第一季度的康复训练后,惠友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并于今年6月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开始了她的新生活。脑瘫儿童陈含雨起初肌肉张力很低,对外界没有反应。每个人都认为她坐不住了。经过三年的长途康复,韩宇现在可以独自行走10多米,并能听懂简单的日常指令。康复小组对韩宇的下一步计划是大幅提高她的认知能力,到外面上学。

  (三)一切为孩子,坚持寄养家庭的探访工作

  一是基地坚持每月派两名康复指导老师到曲池和唐璜寄养家庭,与医疗、育儿、综合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合作进行家庭访视和康复筛查,详细记录孩子的生活和身体机能。具有康复价值的儿童,经各部门联合评估后,立即带回基地进行康复训练,充分发挥残疾儿童的最大潜能。

  二是对患儿养父母进行康复知识的培训和宣传,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康复训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残疾儿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大增强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四)拓展合作,多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我院继续与株洲市中心医院、株洲康复协会、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等进行交流合作。截止目前,中心医院康复科共为我院86人次儿童进行了评估并制定训练目标,为我院康复师提供了多次见习和培训的机会。10月,基地在省“明天计划”办的支持下,由株洲市佳满康复医院为我院儿童进行康复器具筛查,最终为9名儿童配备矫形鞋。同时,基地先后为院内20名儿童配备辅助器具。通过多方合作,极大的提高了基地的康复技术力量,进一步推进了康复训练工作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由于人员流动,基地康复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都是临时员工,工资待遇低,造成少量人才流失,需要进一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因为没有引进康复医生,康复评估只能以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形式进行,引用外力进行康复评估和技术指导。

  2、今年基地康复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减少。作为株洲地区唯一一所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大多较年轻,在儿童康复训练上没有丰富的经验,任需不断提高康复人员的专业技能,以确保康复效果和服务质量。

  3、护理员、家长的职责需改进,现阶段更多体现在生活照护,没有参与到康复护理中来。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加强基地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基地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习培训、组织参观、内部自我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基地的康复技术水平。

  2、继续与权威康复医院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有经验的康复专家到我院进行培训和指导。

  3、整合康复基地与院内特教中心、养育中心、类家庭的资源,实现康教养育一体化,争取人人享有康复教育的权利。

  4、加强基地文化建设,将每间治疗室进行环境改造,为脑瘫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1

  中心在市、区残联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发扬“爱心、耐心、恒心”的特教精神,努力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市、区残联的监督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走科学、专业化康复教育之路,立足北京,立足朝阳,为所有听力、语言障碍、智障的儿童及家长服务。20xx年—20xx年连续多年被市残联评为三级康复机构,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使澳美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好。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概况:

  今年学校在校学生45人,年龄从一岁半到18岁的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北京市的学生一半以上,服务形式分日托、周托、全托、小时个训及送教上门,全年康复学生近80余名,多名孩子进入到普小和普幼,康复效果良好。今年年初被北京市残联定为指定的康复机构。六月,朝阳区民政局对中心进行了年审,各项财务指标,符合要求,学校通过了民政局的年度审核工作。 12月初,我们还要接受市残联的评估验收工作,争取取得好的成绩,为明年的发展打下基础。第二,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今年我们中心在国美第一城又续租了三年,合约签到了xx年,这样保障了康复场所的稳定性,增强了我们为康复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我们投资几万元,在室外扩建了一个玻璃屋,安装上了防盗门,增加了建筑面积,环境美观了,又保证了师生的安全性。室内环境我们也进行了隔断的改造,节省了空间,增加了教师宿舍和学生的个训室,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前,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为了让聋儿与时俱进,开阔视野,丰富业余生活。我们购买了一批计算机,我们还在教学中增加了计算机课程,以方便学生技能的训练。总之,物质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二、规范管理,以人为本。

  学校建校五年来,不断建全管理制度,今年市残联9月下发了一系列康复机构必须遵偱的管理条例,使我们有依据的可以遵照执行。我们把制度装订成册,在每周的全园会上,逐项进行认真学习,把康复思想、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运用于康复中心的管理中,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学校定为逐级负责制,主任——副主任——班主任,各岗位如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教师每月的教学成绩,分为一二三等奖进行考评,每半年学校对教师进行总结评定,使教师在考评中即有压力又有动力。

  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我们时刻提醒教师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每天都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因为安全工作扎实,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三、服务品质。

  康复中心处在国美大的社区当中,我们依靠社区资源,为本区的听障儿童提供免费的咨询与上门服务,与社区多次开展普及康复知识的讲座,使聋儿家庭掌握了康复知识和方法,二岁前的婴幼儿,我们定期去家中访问,了解孩子发展情况,定期进行听力语言评估,解决了本区内聋儿的康复教育。为了解决聋儿上学难的问题,我们和朝阳区教育局联系,找到了朝阳区《博娅小学》,今年学校又有11名学生进入到了普小,接受了正常教育,外来学生的学费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家长,我们和学校达成一致。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2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儿童康复也成为父母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在这个背景下,医疗机构积极响应,拓展儿童康复服务,以提供包括早期干预、康复治疗、再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在本年度,XXXX医院的儿童康复工作有不少亮点和创新做法,让我们进行一次年终总结。

  【一、工作概况】

  1.精准服务——做到“谁需求,谁得到服务”

  从问诊、康复设计到康复治疗,每个环节都能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针对不同身体部位存在的障碍,我们按部位制定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如脑性瘫痪患儿,在治疗时照顾到重心调整、主动运动、反应训练等多个方面,确保治疗方式准确无误。

  2.高效治疗——通过科学且系统的康复方案快速治愈

  治疗前我们会在二次会诊中评估孩子的身体素质,为最优治疗方案作准备。以起坐训练为例,治疗三周左右,患儿的起坐程度往往会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康复治疗的高效性,让很多治疗滞留较长时间的患儿重拾信心。

  3.全面护理——为孩子制定健康计划

  为孩子制定健康计划,我们从康复身体方面入手,也不忘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康复治疗和康复体育是我们推出的两个康复健康计划,旨在让孩子在医治肢体的`同时,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愉悦。

  【二、机制建设】

  1.科学规范——完善治疗标准

  作为儿科康复领域的龙头机构,我们印发了治疗流程、康复计划等三十余项治疗规范,并规范康复治疗师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法,严格控制药物和剂量。

  2.先进工具——利用高新技术促进康复治疗

  基于医学和科技的双峰驱动,我们引进了平衡训练、步态分析等康复设备,利用数字化康复图形分析技术和体感交互控制技术实现精准康复治疗。使得长期卧床等低强度康复工具可以优化,有效提升康复效果。

  3.团队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队伍

  我们致力于为患儿提供稳定的康复治疗,为此,我们要求每位康复师课程数达到一定标准,遵循闭环流程,按部就班地为孩子提供康复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三、优质服务】

  1.亲近孩子——让康复治疗逐渐变成康复玩乐

  通过游戏和动画的形式,孩子不仅能乐在其中,还能学到不少有趣及有益的东西。让彼此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平等的亲近感。

  2.便捷服务——提供贴心、近大自然、个性化的治疗环境

  许多家庭都面临治疗与照料的压力,我们为了缓解其压力,不仅开设了家庭访问康复服务,还在院内设置了多个儿童康复场所,让孩子感受最好的舒适氛围。同时,我们还提供个性化康复计划,能更好地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制定康复方案。

  3.关爱服务——关注每个孩子的生活体验

  我们坚持“一对一”的护理制度,通过主题兴趣项目、关爱亲子互动活动、慰问等形式,切实解决孩子和家长的身体与心理问题,营造温情、细致、爱心的工作风气。

  【总结】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一直在为儿童康复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努力。我们的所做所为,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家庭生活更好。希望明年的我们,能够更加努力,让每一位百分之百康复!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3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指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的对象为符合入学条件,且持有残联部门发残疾人证(登记)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需专人护理,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且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上门服务是以派出学校教师为主体,以乡镇和社会志愿者为参与者的教学团队。为中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课程、肢体康复在内的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其教育潜能,提高其认知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家长康复知识的培训,使中重度残疾儿童享有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一)服务原则

  1、就近原则:把老师送到最近的学校服务区。

  2、自愿原则:尊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学校与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平等协商,签订送教上门协议书。

  3、免费教育原则:把老师送到你家就是义务教育,对接受教育的家庭和个人实行免费教育。

  4、示范教育与引导家长相结合的原则。

  5、医教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康复训练与实施义务教育相结合,兼顾学习与康复。

  6、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中重度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能力,制定个体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

  (二)服务时间

  每个客户原则上每月派教师两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等。),每学年不少于60学时。提供上门服务的学校应当制定上门服务工作时间表,签订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上门服务。特殊情况需要变更送达时间的,要及时与送达对象的父母(或监护人)沟通,另行确定送达时间。

  四、送教内容

  送教师上门的教师要根据每个中重度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对中重度残疾儿童进行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教师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针对残疾类别、程度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设置相应的教育康复课程。教育康复课程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三)保健指导

  送教老师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采取医教双向、家校合育的办法。各送教学校要积极与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部门联系,开展医教双向服务工作,即医疗康复机构定期到家送医疗康复,学校定期到家送教育。

  五、送教形式

  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1)集中教育。可以选择居住地集中的家庭、社区场所或者资源教室作为集中投递点,家长带着孩子到投递点,采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投递。

  (二)分散送教。对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三)远程送教。对因在康复机构、长期居住外地等原因不方便教师进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电话、QQ互动等方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实时指导教育康复训练。

  六、保障措施

  (一)将“送教上门”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陆仟圆(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二)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师资、经费、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送教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送教学校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村委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七、实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

  成立上林县教育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学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办公室主任由覃志金同志兼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我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也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共同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

  各送教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精准施教

  1、各学校要全面排查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辍学情况,对辍学学生因材施教,及时通知生活能够自理的轻中度残疾适龄儿童到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2、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时不适合学校教育的残疾适龄儿童,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

  3、对不适宜送学的适龄多重残疾儿童,由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提出延期(暂缓)入学申请,经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后,报县教育局审批,再送教育学校、村委会(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审批。

  4、对于县残联无法提供姓名的无证适龄残疾儿童,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调查后,我局将任务分配到相关学校,全部派人上门支教。

  八、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负责人与具体责任人。在工作中,要积极从各方面为送教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切实保障“送教上门”落到实处。

  (2)制定计划。承担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和相关表格以及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制定上门服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送教服务负责人、学生名单、具体教师、送教时间安排、个性化教育康复计划等内容。各校教学计划于20xx年9月24日前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同时,每月28日前,各派出学校应将本月派出教育的图片、内容等相关材料报送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

  (3)建立档案。送教学校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送教上门”工作图片等。

  (4)加强考核。上门服务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县教育局将加强考核督导,不定期组织巡回指导和检查督导。学校要将派教工作量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在绩效工资、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5)确保安全。要高度重视送教教师的人身安全,加强送教教师的人身和交通安全教育。原则上,送教服务到户时,至少两人同行。遇有紧急情况,教师应及时向学校、村委会(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报告,共同解决。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4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指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送教上门的对象为符合入学条件,且持有残联部门发残疾人证(登记)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确实无法到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需专人护理,但基本具备接受教育能力,且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6-16周岁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是以送教学校教师为主,乡镇、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施教队伍,为中、重残少儿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身体康复等教育及训练课程,发展其教育潜能,提高认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训练,让中、重残少儿享有享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及时间

  (一)服务原则

  1.就近原则:按学校服务地段就近送教。

  2.自愿原则:尊重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学校与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平等协商,签订送教上门协议书。

  3.免费送教原则:送教上门属义务教育范畴,对接受送教的家庭及个人不收取任何费用,实行免费教育。

  4.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

  5.医教结合原则:坚持科学康复训练与实施义务教育相结合,兼顾学 习与康复。

  6.因人施教原则: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制定个别计划,循序渐进施教。

  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以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

  (二)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原则上按每月2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等)开展送教工作,每学年不少于60课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制定送教服务工作日程表,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定期提供送教服务。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要及时与送教对象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

  四、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老师应根据每个中、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中、重残少儿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教师根据中、重残少儿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针对残疾类别、程度及其他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设置相应的教育康复课程。教育康复课程以提高认知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突出进行功能补偿和潜能开发,主要以认知课程、康复训练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为主。认知课程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运动保健、信息技术等;康复训练课程主要是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生活适应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保健指导

  送教老师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采取医教双向、家校合育的办法。各送教学校要积极与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等医疗部门联系,开展医教双向服务工作,即医疗康复机构定期到家送医疗康复,学校定期到家送教育。

  五、送教形式

  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送教的基本形式,灵活设点,个性教学,远程互动,精准送教。

  (一)集中送教。可以选取居住地集中的某个家庭、社区场所或资源教室作为集中送教点,由家长带孩子到送教点,采取一对多形式集中送教。

  (二)分散送教。对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能参与集中送教的`残疾儿童少年,组织送教教师入户,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三)远程送教。对因在康复机构、长期居住外地等原因不方便教师进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 互动等方式,开展远程课程资源同步辅导,实时指导教育康复训练。

  六、保障措施

  (一)将“送教上门”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陆仟圆(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二)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 “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 师资、经费 、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送教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送教学校积极协调乡镇政府、村委等部门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七、实施方法

  (一)加强领导

  成立上林县教育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学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教股,办公室主任由覃志金同志兼任,负责日常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县教育局各股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我县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同时,各义务教育学校、特教学校也要成立“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共同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

  各送教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

  (三)精准施教

  1.各学校要全面排查本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 ,对失学辍学学生因人施教,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轻、中度残疾适龄少儿及时通知他们到普通学校或特教学校读书。

  2.对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残疾适龄少儿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

  3.对不适宜送教上门的多重残疾适龄少儿,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提出缓(休)入学申请,经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后送教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审核同意后,报县教育局审批。

  4.对县残联无法提供名单的无证的适龄残疾少儿,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委排查出来后,我局再将任务分配到各相关学校,全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机制体系,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负责人与具体责任人。在工作中,要积极从各方面为送教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切实保障 “送教上门”落到实处。

  (二)制定方案。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要按照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的分配情况及有关表格,按照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制定学校的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包含送教服务负责人、学生名单、具体实施教师、送教时问安排、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等内容。各学校送教方案于20xx年9月24日前报县教育局基教股。同时,每个月的28日前,各送教学校要上报本月开展送教有关图片、送教内容等相关材料到县教育局基教股邮箱:

  (三)建立档案。送教学校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送教上门”工作图片等。

  (四)加强考核。送教上门服务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县教育局将加强考核监督,不定期组织巡回指导和检查督导。各学校要把送教服务的工作量计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五)确保安全。要高度重视送教服务教师人身安全,加强对送教服务教师人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原则上开展送教服务入户 时,至少要两人同行。教师在送教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村委(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联动解决。

儿童康复工作总结15

  20xx年,任城区被确定为省级“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试点区。“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新时代残疾儿童康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任城区被纳入全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地区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残联文件精神,区残联、区卫健局、区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创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市、区两级残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督导小组,定期督导项目进展情况。

  任城区妇幼保健院作为承担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服务项目的实施单位,多年来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探索中寻求新发展,行业内首次提出“做女性全生命周期保健”概念,按照全生命周期保健服务链条关系,全面实施“临床带保健,保健促临床”发展理念,同时将中医植入临床保健,使“保健、临床、中医”三驾马车多轮驱动齐头并进。一次次在医院遇到危机时,势如破竹,挽救医院,促进了任城区妇幼健康服务事业发展。

  专科优势赢得先机 统筹策划闭环管控

  近年来,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在儿童早期干预、残疾预防和康复救助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模式的创新成果在行业界得到了充分印证和中国妇儿工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的认可,并授予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培训基地”荣誉称号。针对省级“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在区残联的正确指导下,依托妇幼三级网络,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遴选业务骨干,组建由医师、康复治疗师、幼儿教师、心理教师组成的专业干预团队,制定工作方案,抓细节、定流程,以“快节奏、高效率、见实效”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筹备、落地工作,全力保障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服务项目顺利开展、科学实施。

  在“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实施过程中,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充分依据自身重点专科优势,借助妇幼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平台,组织辖区镇街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主任多次召开“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座谈会,明确残疾儿童早期筛查的意义和转诊的必要性,提高基层儿童保健人员残疾预防意识,全面实施“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管理,闭环管控,做到“早发现、早转诊、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实现“精准筛查、精准诊断、精准干预”,确保残疾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干预效果。

  服务前置重在预防 源头管理疏而不漏

  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实施重在一个“早”字,关键在“预防”。任城区为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重点加强婚前、孕前的健康宣教和健康检查,近年来持续保持免费婚检率10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100%;与此同时,从孕期抓源头,严格执行“绿、黄、橙、红、紫”五色专案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风险程度在《母子健康手册》上进行标识,分级管理,重点人群专人专案、动态监测,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筛查服务。

  在0~3岁儿童健康管理上,结合母子健康手册的使用,对辖区医疗机构做好儿童残疾筛查培训。对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依据不同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制定个别化随访频次和随访内容,及时关注和跟进高危儿的体格、精神、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全面开展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预警征、DDST、克氏量表筛查,对筛查出可疑或异常儿童进行及时转诊。通过医学诊断及评估确定早期干预服务对象,接案建档,进行康复干预前评估,根据教育评估和家庭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干预计划,提供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庭环境评估与康复指导等服务。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人群,不断提高儿童健康质量。对残疾儿童给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康复干预,以促进良好发展。

  夯实内功增强技能 特色干预提升效果

  任城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心(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在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积极参与试点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服务人员系统学习《山东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规范》,不断实操演练,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康复模式,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对项目内儿童进行系统评估,与家长签订服务协议,制定康复方案。在做好个体训练的.同时加强亲子同训,采用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亲子手工、感统训练、引导式教育、融合教育文化课、奥尔夫音乐教育、言语治疗等多种形式提升残疾儿童康复质量。充分借助任城妇幼中医特色、开展“儿童健脑益智推拿”绿色治疗。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实操培训,普及儿童养育及教育知识、康复基础知识,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并进行不定期家访,形成“机构干预为主、家庭同步参与”的干预模式,多方位提升干预康复效果。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加大力度稳步推进

  任城区还通过融媒体扩大对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制作项目宣传版面、宣传折页、专题片、微视频等向全社会普及早期试点干预项目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惠残助残政策,扩大宣传面,争取让更多有需求的儿童享受政策。

  任城区早期干预试点项目自实施以来,持续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力度,不断完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服务内容,准确发挥中医药在康复诊疗的特色作用。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全体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技术水平、贴心的优质服务也赢得了残疾儿童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此项目也在任城区残联、区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下卓见成效、频出亮点,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助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