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校报年终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报年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报年终工作总结1
20xx年以来,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编委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报编辑部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任务,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治表现及领导班子情况
学报编辑部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事关方向、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和校党委、行政的决定;自觉坚持理论学习,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班子成员能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互相监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做到了勤政廉政、清正廉洁,带领全体职工按照《20xx年处级单位重点工作及责任目标》,努力工作,积极创新,全面推动了学报编辑部的改革与发展。
二、圆满完成《学报》两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1. 自然版20xx年共完成6期学报的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和发行工作。全年发
和修改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重新调整了栏目设置,进一步优化了编辑运作程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促进了刊物的发展。
(1)调整社科版栏目。调整后的社科版共设置了3个特色栏目、5个重点栏目、3个一般栏目,既强化了刊物原有的特色栏目,又使刊物适应了学报的发展改革方向。
(2)社科版启用了“三才”采编系统。精心设计主页页面,力求投稿编校系统合理、完善、高效,这标志着社科版编校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以后学报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进一步完善编校流程,精确安排编校周期。为切实保障学报及时、顺利的出版,社科版多次召开业务会议,探讨合理的审稿程序,测算精确的编校日程,基本上已形成了 “稿件三审制”、“定稿会议制”、“编校流程精确制”等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4)进一步明确了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依照公平、效率、责任的原则建立了工作激励机制。
(5)对学报更名后的封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力图体现学报的办刊特色和展现学校的人文精神。
2.自然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刊理念,狠抓期刊学术质量,加大约请高质量稿件的力度。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和责任编辑负责制,积极召开内部业务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调期刊编校质量。
(1)举办纤维混凝土方面的全国性学术专题1期,组织岩土方面的系列学术专题共3期。
(2)全面使用三才网络采编系统完成组稿、审稿工作。实时公布稿件的处理环节和处理结果,及时解决系统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系统流程,保证了学报自然版各项工作的高效运作。
(3)积极推进学报更名为大学学报的工作,重新设计更名后的学报封面。
五、加强学报对外交流与编辑业务培训
1. 学报编辑部主动与省新闻出版局、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取得联系,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任务,积极参加期刊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质量检查和优秀期刊评比活动。
2.组织编辑部人员参加了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河南省期刊学会、学报研究会等国内期刊管理及协会组织的各类编辑业务培训班和学术年会,通过学术交流和对外联络,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前沿问题,把握国家期刊改革的动向、办刊理念的发展变化,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学报的办刊经验,并通过各种场合和途径不断扩大我刊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3.加强与有关评价中心、文摘与索引类期刊的交流与沟通,选准相关栏目论文的选题方向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拓展办刊的视野,提高责任编辑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存在的不足与20xx年工作设想
我校学报与其他大学学报相比在论文学术质量、学报影响力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进入中国科技核心及中文核心期刊行列的困难还很大;需要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加大约稿力度,提高论文学术质量;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与宣传,扩大学报影响力,全面提高我校学报的学术水平与办刊质量。
20xx年学报编辑部需要按照两刊建设方案所确定的目标,端正办刊思想、加强约稿力度,提高学术质量、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校报年终工作总结2
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采编部部长,柯韵。下面我说一下我们部门这一年来工作开展的大致情况。由于今年的5月,原来编辑室的张、赵老师调离,李老师调来主管校报编辑室工作,因而我以6月初为分界线将我们本年度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当然,这期间有做的相对比较好、让老师满意的一方面,也有一些不足和有待提高、加强的一方面。
(一)6月1号以前
6月1号以前,我们的工作总的来说是“平稳有序开展”。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阻碍,也没有出过大的纰漏,稿子是“多点开花”,大家都积极挖掘报道线索、踊跃写稿投稿。工作氛围轻松、愉快,但有时候显得过于“自由”,稍稍欠缺统一得力的安排、精密的策划、有序的组织,这与当时团内的大氛围不无关系。我自己主要负责实施了两个采访任务:一个是三版的大学生理财专题,是带着张仕勇和李娜一起做的,过程比较顺畅,结果也还不错。另外一个是采访大气学院省级教学团队,是和李晓、毕莹莹一起做的。这个我记忆非常深刻,当时我们去联系的时候,人家直接就拒绝了,弄得我们不知所措。幸好最好,另外一个周筠筠老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才得以完成。团内比较大型的、参与记者较多的两次写稿任务:一是4月的运动会,这次可以说是我们全团总动员,大家开会协商了好久,也精心策划、统一安排了,但最后的稿件质量不是特别好,这个我们得负一定的责任。二是5月初的自强之星,这次的参与记者涉及到龙泉,基本涵盖航空港的所有记者。这是我安排、组织的,结果还不错,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6月1号以前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二)6月1号至今
6月份,李老师正式开始主管校报编辑室工作。那时候由于彼此不是很熟悉,并且校报大部分记者都知道新的“校报编辑室”在什么地方。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就出现了:大家沟通不畅,联系交流困难,记者们既有的写作风格、做事方式和团内先前的工作氛围、组织管理制度与老师期望或者要求的那样出现冲突的局面。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我们部门工作开展困难,并且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也并不是本部门职责之内的事情(只要是力所能及的都在做),团内、部门内均出现了“做事找不到人,职责划分不明确,部分记者责任感缺失、归属感丢失”等一系列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我首先站出来积极保持和老师的沟通、交流并且把老师的办报理念、思路,工作风格、方式,对记者团的新的管理办法、政策及时有效地向全团记者传达。针对每次的采访任务,我们都严格按照李老师的要求,精心策划,统一部署,有序组织,狠抓落实,及时反馈,加强交流。在这一工作思路的指导下,从6月10到7月10号的各期报纸包括三版的考研专版、优秀毕业生专版、求职专版等一系列采访、写稿、摄影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但由于个别记者的疏忽大意和某些客观原因,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情况,如教代会时:没能完成采访管理学院黄萍的采访任务。另外一个特别需要哦注意的问题是:交稿的及时性问题。这个我们很多记者并不十分注意,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不加以改善、制止,将会因为个别人而影响编辑室整个的办报进度。总之上学期6月份以后,我们都是在磨合、摸索和适应中前进。进入20xx-20xx学年,编辑室固定下来,大家熟悉、了解了许多,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也渐渐成形,同事间的`配合也愈加默契。因为上学期出现的种种情况和我自己的思考,我引入了一种“策划,审批,开展,落实,反馈”的类似项目化的工作开展方式,开展活动、安排任务、构思专题之前先进行策划,记者们都严格按照策划来落实、实施采访任务。并且把每次的策划搜集起来,整合成为一个“策划库”,这样相当于是把记者们的智慧、汗水积累、沉淀下来成为一种财富,也供后来的记者们学习、参考、借鉴和改进。在大好局面下,我们工作开展就顺畅多了。迄今为止的各期报纸,都相对圆满的完成了并且一些期还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好评。当然,我们也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策划、写稿、取图等难统筹兼顾,某些记者工作量繁重而某些记者无所事事等。有鉴于此,我思考更多的是我们记者团的体制、结构的问题,并且我已完成了一份我设想的8000余字的记者团管理方案。
对于未来的工作开展,我想是合理地的整合、调度、分配记者团内及相关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让“人尽其用,物尽其能”;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下学校对校报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尽量满足学校的宣传报道需求;加强航空港、龙泉等校区记者团的沟通交流,力求使得两边记者沟通容易、交流方便;合理构建记者团的体系结构,确保每个部门“职能明确、真正做事、不冗余”;明确各个干部、记者等有关人员职责,切实将工作、任务“策划组织好,开展落实好,验收奖惩好,存档记录好”;提高学生记者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力争使得各尽所能,尽情发挥自己所长,适当规避、改善自己所短;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合理分配工作量,尽可能满足大部分记者工作、学习、生活时间不冲突,工作强度、量额不超过合理界限的心理诉求;为积极向上、寻求发展锻炼的记者更好地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在记者团内营造起主动争取、积极竞争、奋发向上的风气;严格执行负责人制度,保证每次工作任务有人负责、牵头,出了纰漏有人可究。
【校报年终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校报编辑部工作计划04-30
校少先队工作总结04-24
家校沟通工作总结03-14
校思政工作总结12-30
驻校教官工作总结06-26
校社联工作总结05-01
家校联系工作总结03-17
校卫队个人工作总结04-09
校广播站工作总结03-07
校教科研工作总结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