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范文
当前位置:聘大网>职场范文>工作总结>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24-07-28 16:56:22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建设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

  课程的性质

  《电机及拖动》作为电气,自动化,机电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起下的作用。明确它在专业中的性质,地位,正确处理它与先行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是搞好该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与它密切相关的先行课程是电工基础,它所服务的后续课程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工厂供电,PLC控制,自动控制与系统等课程。因而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机电类专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性课程。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方法。

  2,熟悉直流电机,变压器和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熟悉交,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及应用。

  3,熟悉控制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二)加强和改进电机与拖动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电机与拖动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我们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的实验和设计在内容上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因而,我们在规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时,将其分成基本模块和创新模块两部分。其中基本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进行适当的变革,增强课程实验的开放性。电机与拖动开放式实验教学,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开放,电机与拖动实验,所涉及的内容,知识多,实验技能,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验室应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开放;二是内容上的开放,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自主式操作环境,注意电机控制系统的开放式设计和模块化结构。向学生提出要求或课题后,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任务,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质量的考核,评价采用学分制,根据其查阅资料能力,设计方案拟定,设计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该课程以强电实验为主,实验安全要求较高,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

  3、评价体系的改革

  该课程的整体评价不仅仅是理论考核,还应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考核。对于实验部分考核方式宜逐个或分组进行,采取抽签的形式。我们还为学生设计了实验考核情况记录表,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三)结合实际,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机与拖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即使理论讲授部分也不能采用传统满堂灌的讲课方式,讲课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又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可受到良好效果。对有一些难点则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或用实验的方法,现场实物教学的方法等定会受到很好效果。总之,教无定法,应因材施教。

  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电机及拖动》课程资源是依据《电机及拖动》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电机及拖动》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合场所。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资源,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电机及拖动》教学网站,实验室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以及与课程相关学习组织。

  (一)文字教学资源

  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及相关的科技图书等。

  (二)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师在平时应积极挑选和收集一些优秀的电机与电气控制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制作。

  (三)《电机及拖动》教学网站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向各领域深入渗透,应用已很广泛。依赖学校的校园网,在此基础上积极建立电机与拖动教学网站。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网站能以其独特的优点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内容比较全面综合性的课堂。

  (四)《电机及拖动》实验室资源

  电机与拖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实验室是《电机及拖动》教学资源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它不仅为学生验证课本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还能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供了场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包括与课程相关的报刊杂志,公共图书馆,工厂,科研单位,兄弟院校,各种新技术新产品讲座,互连网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和场所,并且这些教育资源经常能提供一些学校不容易提供的知识。学校应努力充分开发社会性的教育资源。

  三、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由于专业基础课教材和课堂教学存在的特点,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把握专业特色,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以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为目的,搞好专业课学生学习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的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新的课程体系要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相适应。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2

  我校的独特课程是在农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充分发展农村学校特色课程的特殊教育职能,加强特色课程设备配置、制度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工作,成功完成了农村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任务。

  1、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活动项目

  学校特色课程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学生的兴趣需求,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和设施,开设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班。我们为学生提供舞蹈、乐器演奏、绘画、手工制作、剪纸、书法、经典诵读、体育运动等项目,让他们在校园里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积极满足周边乡村学生的需求,致力于推广这些特色课程。我们组织精心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学校成立了乡村学校特色课程管理办公室,学校校长担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具体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组织,全体辅导教师负责乡村学校特色课程项目活动的实施。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乡村特色课程管理制度,包括:活动器材管理制度、活动场所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设备采购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各功能活动室管理制度,同时制定主任、副主任、校内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了特色课程的规范运行。

  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将教师在“乡村学校特色课程”的.兼职工作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教师外出学习、评先选优以及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评选的主要依据之一,激发教师参与特色课程工作的积极性。

  3、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特长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师的作用,根据现有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安排在校教师担任“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兼职辅导员,现有24名教师担任特色课程兼职辅导员,大多数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二是学校通过为现有辅导员教师提供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培养,有效地提升了他们在指导活动中的能力水平。目前,学校已经成功构建了一支业务熟练、热衷于少儿教育事业的辅导员队伍。

  三是聘请热心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如本学期我校聘请管弦乐班、舞蹈班、葫芦丝班、美术班共9位辅导教师,对少年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指导学生开展器乐兴趣小组活动。

  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严格遵循上级规定,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资金使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计划,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特色课程修缮以及活动项目开展。我们坚持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对教学设施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改造和整合。目前,学校拥有1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10个乒乓球台和1条200米环形跑道等体育运动场地。此外,我们还添置了足球等相关体育运动器材。图书室内藏书数量为11340册,我们新增了20xx册图书,并举办了“图书漂流活动”,进一步扩充了图书资源,增加了超过3000册的藏书量。音乐教室购置了管弦乐和合唱凳,美术教室购置了素描石膏像。目前,学校已经拥有的场地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的需要。

  5、着力抓好管理,确保特色课程活动质量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我校开设了各类特色课程活动班队共计17个,学生们对此热情高涨。全体学生百分之百参与特色课程活动,为他们培养和发展兴趣特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每天下午,各兴趣小组都会进行一次集中活动,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同时,我们还实施了月度展示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3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学校秉持着“目标明确、改革创新、师资优化、条件先进、管理严格、教学优秀、质量一流、成果突出”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课程建设,突出重点原则,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学生应用,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动课程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以及2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这些课程展示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质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先进的教学管理,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性的课程。

  一是为了提升学校的课程建设质量,我们正在不断完善和充实各级别的精品课程。目前,我们正在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计划开设三门校级精品课程和2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希望这些课程能够发挥带头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其质量。

  二是明确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我校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就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指标、评价标准等五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所有达到建设周期的重点建设课程。

  三是我们要加强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质量的监控与指导工作。今年,我校组织了专家评审团对20xx年立项的16门课程进行了中期检查,全面了解各个课程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基本状况,并提出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为此,学校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旨在帮助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组的教师们梳理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请您针对这段内容进行修改。

  四是我们积极推动课程资源与平台建设工作。为了保证每门课程的质量,学校要求制定明确的课程资源建设实施方案,包括教学录像、演示文稿、试题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文献检索系统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在20xx年,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开发了一套在线课程中心平台。教师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从完全依赖线下教学逐渐过渡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们则可以通过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满足了他们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需求。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4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经济等领域。其主要讲授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认知建筑工程领域的敲门砖。通过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建立建筑工程相关概念,掌握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构造原理与方法,并为进一步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专业领域。

  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也在同步进行。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我系该课程已基本具备院精品课程的要求,现简单汇报如下:

  一、教学大纲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实用性及适用性,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也一直在探索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实用性为主

  本课程大纲紧紧抓住建筑物的构造组成这条主线,从认识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开始,拓展到建设设计原理及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建筑物构造做法、细部做法的同时,初步掌握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从而达到能够进行简单建筑物建筑设计的能力。紧密结合现行的行业法规,紧跟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形势,使学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

  2.注重技能教学

  为突出高职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课内实践达6学时,课程设计2周。在课堂讲述的同时结合本校教学楼或宿舍楼的一些实物构造,增加学生学习的感官性,从而加深理解。课程设计周里带领学生参观教学搂、办公楼及住宅小区等,扩大学生的眼界,领悟建筑设计真谛,从而应用到学生自己的课程设计中去。

  二、坚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改革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高职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教师不宜以讲为专务,而应致力于“导”。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由使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在教学方法上要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之目的,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我系对《房屋建筑学》课程采用了一系列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

  1.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际、实用、实践”,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教学内容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针对性,加强应用技术能力的锻炼,并注

  意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精减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新技术和建筑发展前沿性知识,如建筑节能等,实施有机整合,剔除重复内容,进行内容重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经过课程内容的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内容为主,强调“黑板”教学,学生表面易懂,但真正让学生动手设计时,往往会出现无从动手的尴尬局面。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内容更新很快,量大图多。传统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料(主要是图片资料)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课程改革的支撑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可随时再现建筑设计过程和建筑构造施工过程等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我们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的扩充及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学习更加合理、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3、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然后给出结论。再告诉学生要从哪些方面去找答案,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

  4、对学生作业和课程设计实行分阶段讲评制度

  对于学生的作业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课程设计,除了个别答疑及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外,还根据教学进程组织实施面上情况的分阶段的讲评。在讲评过程中,发动学生介绍和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活跃思维的作用,有利于知识点的交叉和衔接。

  三、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强调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理论以够用为度。通风这些年的教学总结,我们对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其教学时间分配如下:

  四、考核方式

  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本课程对学生考核方式有如下改革:

  1.平时成绩的考核

  平时成绩以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的作业和平时课堂发言讨论积极性来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30%。

  2.卷面考试

  考试的主要目标是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能力,因此考题尽量排除需要死记硬背的部分,代之以相对灵活的内容,其中某些试题没有所谓标准的答案,可以由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应对和发挥,这样可以做到考核方式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5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 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等活动开支。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分三批划拨,第一批为启动经费20%,在项目立项后划拨;第二批为建设经费50%,在中期检查后根据评估结果划拨;第三批经费在验收后30%,根据验收结果划拨。实施本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与精品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

  精品课程的建设采取精品课项目负责人制,课程建设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运作、自评等工作。精品课程的责任人应根据《安徽省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评审指标和内涵》中各项评审标准和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每学期末进行自查,向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并写出书面材料,学校对全校精品课程进行检查,并召开精品课程建设会议,总结交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三、精品课程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是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但是校级精品课程评审后所达到的效果和最初的设想存在差距,特别是示范和辐射作用不足。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精品课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以上就是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6

  学校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有关精神,按照“目标明确、改革创新、师资优化、条件先进、管理严格、教学优秀、质量一流、成果突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课程建设科学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学生应用,多措并举,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工作。现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1门,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师资队伍、优质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的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一是对学校在建的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不断进行完善、充实,使其充分发挥带头辐射作用,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二是明确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20xx年,我校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就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指标、评价标准等五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所有达到建设周期的重点建设课程,按照此评价体系和标准有步骤、分层次的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稳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三是做好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与指导工作。20xxx年,我校组织评审专家对20xx年立项的16门课程进行了中期检查,充分掌握了各个课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和基本情况,并提出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内容。学校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帮助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组教师理清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

  四是积极开展课程资源与平台建设工作。学校要求每一门建设课程都要制定明确的课程资源建设实施方案,做好教学录像、演示文稿、试题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文献检索系统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20xx年学校结合实际需求,开发了在线课程中心平台。教师依托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从完全依托线下教学,过渡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基本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需求。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7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满足需求,慎重实施,逐步推进”为基本原则,以对学生学业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课程为主要内容,以兴趣特长辅导类课程为开发重点,做到“广泛性”、“实效性”、“基础性”。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与我校“以爱为源、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因此,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学一手好的选修课成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

  一、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形成的几个主要理念

  (一)充分理解“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区域性或本校独特的资源,如果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面将是非常狭窄,根本无法完成新课程选修课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还应包括能体现本校办学理念、根据本校自身条件自主开发的课程。我们认为,凡是能够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个性特长的课程,又属本校老师自主开发,均为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不是简单的编写教材,这是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

  校本课程不是一个供师生阅读的案头“读本”,而是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并最后仍然要通过课堂实践来具体实施的教案。因此,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课堂实录为主要形式,校本课程教材以课时为单元,以学年为阶段进行分类编写。

  (三)打破常规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我们打破了由一位教师独立开设一门选修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维定势,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分工合作、分类组合的方式。

  (四)规范操作程序

  新课程选修课以一学年为单位,在第一学期要制订方案等准备工作,第二学期末要有考核总结,学校并统一进行检查。

  二、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措施

  (一)活动类选修课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情况下,活动类课程宜多样化实施。

  2、新课程有综合实践课程的必修课,即以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

  (二)要弄清楚小学阶段的选修课的设定范围。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基础化、其认知特点简单化等的制约,所以要求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应该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兴趣活动为重点。

  1、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如下种类:

  (1)兴趣特长辅导类。根据学生的需要,培养其的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棋艺社、花样剪纸、绘画、抖空竹、五子棋、跆拳道等。

  (2)学科辅导类。各学科课外辅导提优、补差

  (3)课外延伸类。专题讲座,使学生学有所长。《注意力训练》《快速记忆》《英语语演讲》

  (4)益智学科类。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培养兴趣。《科技小制作》《趣味数学》《书法》。

  2、具体说明:

  (1)学科辅导类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在性质上仍属目前的应试教学。

  (2)课外延伸类优于学科辅导类。一方面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有所长;另一方面也促进教师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发展,做到教有所长。同时由于与学生的学业联系紧密,可以在中考中直接得益。

  (3)我校目前以兴趣特长辅导选修课为校本开发的重点,因为这类选修课实施的对象范围广,要求的人力、物力、文本资源等比较现实,方便操作开展。

  3、具体操作要求:

  (1)每周五下午一节60分钟长课,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

  (2)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且忌空洞无物或艰深难懂;要做到深入浅出。

  (3)精心收集有关的素材,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有些项目尽量制作多媒体课件。

  (4)编写教案(有些课程要有附图)。

  课程建设已形成学校特色,尤其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收获和惊喜,也来了一些反思和困惑。我们认真调查了已开设的课程,哪些课程学生真正喜欢,哪些课程学生会终身受益。多少课时、如何实施、如何管理评价才能带给师生全新的体验,使师生真正爱上这些课程。我们一定会在反思中前行,把课程建设这项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8

  在本次精品课程建中,我们负责的任务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章《结构与设计》部分的教学研究与材料的编写。通过多次发动、培训、讨论和专家的指导,使得研究思路逐渐明朗,任务越来越细化,研究过程可操作性越来越强,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整个研究过程可谓是曲折中前进,盘旋式上升。在此过程中每个人有很多体会和感受。现把我个人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收获与体会

  1、对精品课程的理解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结合自己通用技术的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对精品课程也有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型到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作为我研究的突破点,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向着精品的高度靠拢。

  2、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所在。

  在我讲授的《系统设计-水火模型制作与评价》教学实录中,为了体现出精品课程的示范课作用,我们围绕制作课要体现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精心备课和打磨,先后进行了5次不同程度的`修改,修改的内容涉及到环节的调整、突出学生体验活动的设计,体现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细节等,经过多次试验使得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技术实践课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采用小活动体验法来渗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接受课程内容,突破学习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学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4、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上采用扎实有有效的评价制作,小组捆绑评价明确了小组长的责任和小组凝聚力;各种量表中明确的纪律和合作项目对课堂环节的组织起到有效的辅助管理作用。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量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细化方案中的任务分工,做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也是一种不错的管理方式。

  5、制作课在通用课中的突出地位

  通用技术要以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教学核心。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必须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制作内容。把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体验来让学生获取知识是通用技术所追求的理想教学方法,也是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方法一是在每节课中设计一些劝手制作活动,活动要求简单便于在短时间内完成,主要是用于辅助说明教学中的难点内容,适合于必修一使用。方法二是在一章内容结束后进行总体的制作,从方案的制订、模型抽制作和测试、评价几个环节来进行,形成对知识的学习以致用和复习总结。本方法适用于必修二专题式的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1、时间仓促,一些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导致案例的选择没有精细打磨,对于精品课程的把握上不到位,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参入面窄,达不到同课异构的效果

  3、专业知识面广泛对老师的知识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实践室器材的短缺使得技术试验的开展捉襟见肘。烦琐的准备工作、零乱的课堂纪律、领导不理解和学生不配合让多数通用技术教师对制作课望而生畏。

  以上纯是自己个人的一点意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9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和特色

  1、学科地位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实现算法,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和二叉树,图、检索和排序等,并对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内容非常丰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如何合理地组织数据、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设计算法以及对算法的分析和评价等知识。它是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等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计算机其他相关课程的必备条件。因此,该课程在专业建设的地位十分重要。

  2、课程特色

  根据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我系实际,我们针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开展讨论,并就实验、图书资料等方面进行建设。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课程建设“五个一”的要求,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采用国内经典教材,结合前沿的研究领域和最新科研动态,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运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价值。

  采用课堂教学与大作业相结合,社会实践为补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师队伍建设

  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是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的培养。在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5名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其中35-55岁教师3人,35岁以下教师2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互相听课,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等方式,经常交流教书育人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以吕文志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研究梯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昂的教学热情,同时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教学梯队成员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申报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课题,并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制度,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鼓励现有教师提高学历与引进高学历教师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学科梯队。

  我们还注重高学历、高水平的青年教师的引进,同时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名校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中一位在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一位教师在天津大学访问求学。

  三、教学内容、教材建设

  1、理论环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之首,作为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应于学科中问题求解的理论、抽象和设计的方法论,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分为概念表述、构建数据模型、设计算法三个层面,突出数据组织方法与处理技术,贯穿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新思想和新观点。采用面向对象和抽象数据类型(ADT)观点介绍数据结构技术,集中体现了分解、抽象和信息隐蔽基本原则,抽象数据类型是中枢,展示了信息结构转换的三个重要阶段:数学模型→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与算法。以构造性思维训练为重点,培养数据抽象能力、算法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3),线性表(9),栈和队列(7),串(4),数组与广义表(7),树(10),图(10),查找技术(9),内部排序技术(9),外部排序技术(4)。

  2、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在基本的课程实习基础上,自20xx年起已连续4次开设了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使课程的实践环节总学时数增加到54学时。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规范要求,突出关键技术要点,贯穿基本技能训练主线,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是进行软件设计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通过选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综合题目,采用学生分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问题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协作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按照软件工程的工程化、系统化方法进行软件设计与实现,为后续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提高了学生组织数据与进行编写大型程序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题目(动态更新、完善):算术表达式求值;航空客运订票系统;电梯模拟;简单行编辑程序;多维数组;校园导游程序;教学计划编制问题;全国交通咨询模拟;银行业务活动的模拟;程序分析;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要求用B树建立书号索引)

  在完成个人设计任务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两个题目,在36个学时内完成。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数据结构的学习过程,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知识传授。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习惯算法构造思维方法。针对《数据结构》技术性与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

  馈”教学法。通过作业练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两个环节来实现实践过程,前者偏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后者侧重于软件设计综合训练,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采用全程化、立体化、标准化的考核方式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技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具体讲解时,采用了以下方法:

  (1)首先引入直观具体的例子,然后给出用C语言实现的方法,最后详细展开相应数据结构及操作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

  (2)一题多解,如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参数传递方法和结果返回方法实现,对比讲解。

  (3)难点分散,如将栈与非递归处理技术分别在栈、二叉树非递归算法、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的非递归算法等多处讲解。

  (4)大量采用准确形象的图示讲解,采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算法的执行过程。

  该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今年,我们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教师多次讨论修订符合我校实际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从贯彻落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精神入手,充分体现了该门课程的特点,并注重积极吸收本学科前沿知识,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也充分考虑到学生考研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该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明确,并对每章的内容也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适合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实际。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发展需要,我们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教授等编写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作为教材,该教材曾多次获奖,是全国高等院校教师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本书内容丰富、体系结构严谨、概念清晰、易学易懂,也是多所院校指定的考研参考教材,完全适合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需要。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我们编写了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设计了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CAI课件,编写了教学辅导材料,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造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讲课、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并用,以科学、生动灵活的讲授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在认真组织课堂讲授,注意各环节正常运行的同时,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讲解,做到课程内容既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教学内容灵活,既有必讲的内容,也有针对不同专业需要和特点选讲的内容。

  课程的讲授我们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上采用电子教案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穿插一些动画、声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随时发现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课上讨论,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并定期开展课外专题讨论,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学习论文,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课上所学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我们在选择习题时,一方面注重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知识的灵活应用,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方法地解决问题,既锻炼他们的系统性思维,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两周安排一次习题课,由指导教师集中解决同学课上课下遇到的问题。

  另外,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还采取各种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好的满足了学生时间学习的要求。

  2、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和教学软件,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侧重于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努力提高学生分析、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五、教学条件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我们优选严蔚敏等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的数据结构及配套实验教材作为主讲教材。并且近年来教学团队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认真组织适合我系学生的教学内容。

  在硬件方面,我们有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配有微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验环境,我们还有校外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立项以来取得的成果

  1、教学论文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福建电脑,20xx.6期

  2)关于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xx.5

  3)一种新的三叉哈夫曼树生成算法,福建电脑,20xx.7

  4)用VBA修改日期数据,中国科技信息,20xx.4

  5)具有优先级的指派问题数学模型及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xx.5

  6)软件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福建电脑,20xx.7

  7)可信操作系统的模型设计研究,福建电脑,20xx.7

  8)具有优先级的指派问题数学模型及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xx.5

  9)求最短路径的新算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xx.2

  10)二叉树遍历的通用非递归算法,福建电脑,20xx.6

  11)Huffman编码的唯一确定途径,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

  12)所有最短路径的求解算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xx.12

  13)《数据库原理》课程考试改革探析,福建电脑,20xx.12

  14)《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计算机时代,20xx.3

  15)求赫夫曼编码的改进算法,德州学院学报,20xx.2

  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探析,福建电脑,20xx.3

  17)离散数学实验教学探讨,计算机时代,20xx.2

  18)C语言中指针循序渐进教学法,计算机教育(C类),20xx.12

  2、教研课题

  1)指派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德州学院科研处,20xx.1-20xx.12

  2)最短路径算法及其应用研究,德州市科技局,20xx.4-20xx.12

  3)数据挖掘在教学中的应用,德州学院,在研。

  4)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研究,德州学院,在研。

  5)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编译原理》综合教学改革,德州学院教改课题,20xx.1-20xx.12,已经结项。

  6)编译原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德州学院教改课题,在研7)离散数学教学改革研究(已结项)

  3、教学获奖

  1)《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改革》(第三位)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德州学院教学改革一等奖、德州市科协三等奖。

  2)《面向素质教育的微机原理CAI课件的开发》(第三位)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德州市科协三等奖。

  3)德州学院20xx年度教师课堂教学讲课比赛二等奖(证书编号:20xx-037)

  4)德州学院20xx年度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三等奖(证书编号:20xx-2-25)

  5)德州学院优秀教研成果三等奖(第1位)(证书编号:20xx-0305-1)

  6)06年获德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二等奖

  7)20xx年主编教材《离散数学及其应用》优秀教材一等奖

  8)20xx年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9)20xx年课堂教学大奖赛三等奖

  10)20xx年获得青年教师教学“新星奖”。并被评为青年教学骨干教师。

  11)20xx年获得德州学院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

  12)离散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七、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及应用性

  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本课题组建立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教学环境。修订了教学大纲,选择合适教材;编制和完善了一套教学辅导课件;创建了网络化的教学环境。

  同时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取了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并配合传统的黑板书写,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将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梯队的教学水平。

  成果应用情况:

  1)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思想已经融入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学生的特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

  2)对教学内容中一些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二叉树遍历通用算法、哈夫曼编码算法的给出了新的思想,并应用于教学中。

  3)构建了编译原理网络教学平台,全部资源上网。

  4)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数据结构教学资源,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抽象的原理变得容易理解。

  八、经验体会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系开设多年,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课题组还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相结合,教学中强调理论、技术的紧密结合,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教材,教学效果良好。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有:应该努力开设数据结构的大型实验课程,深入探讨如何使学生理解数据结构解决问题的算法精髓,进一步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拓宽国内外教学和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0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位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落脚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同时,课程质量的高低,又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课程质量的高低就谈到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那么,如何建设精品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享受到精品课程的成果呢?

  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精品课时应有不同的措施,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等,但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个学校建设精品课程时他们遵循的理念是相同的。而相同之处不外两点: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建设

  我认为教学内容建设本身就涉及课程设置问题,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学科和专业不断出现,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成不变的,力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从设置什么课程,为什么要设置这门课程,课程内容的范畴等方面着手,否则将功亏一篑。当然这一操作步骤中要吸取各方面的建议,尤其是专家学者的建议,不能闭门造车。

  二、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中强调的重点。对这一问题,我的观点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必然趋势,但要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等合理运用。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在于有效教学。

  科学的教学内容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才得以展现。因此应灵活运用多种恰当教学方法,探索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谈到教学方法,我本人认为一线的教师也知道他们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相对于中学教师,注意并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大学老师甚少,也许有很多原因,这里不再讨论。总之,我的观点是,我们的老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1

  一堤都江堰,开启成都平原文明起点;一条江安河,润泽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就坐落在智慧武侯江安河畔。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20xx年建校,是一所实施两自一包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8.7亩,建筑面积50000m2。现有教师132名,初中学段三个年级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4人,今年9月刚开办的高中学段6个教学班,261名学生。

  建校四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赓续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神血脉,传承川大附中“人文滋养,百年树人”教育情怀,确立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办学理念,本着“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的办学愿景,构建和实践“全人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建设从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转变,着力培养“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长于研究的人”。

  “全人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德育主题课程、艺术修养课程、健康生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六大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课标的出台,课程理念的演化推进,学校全人课程项目推陈出新,总体架构持续升级完善。经过二次升级,全人课程体系从1.0版本“全人课程”上升到目前的2.0“1+N全人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和目标

  学校以“毓德立品 格物致知”为校训,以“既对学生现在成长负责,又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为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发挥每一个学生最佳的主体状态,突出课程育人。利用社会、家庭、学校资源,构建“1+N全人课程”校本体系,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掘学生个性特长,为每一位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培养“四会一长”时代新人。

  二、课程体系

  “五育融合”理念和学校培养“四会一长”学生的育人目标方向相同,愿景一致,所以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并不打算完全抛弃“文化基础课程、德育主题课程、艺术修养课程、健康生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六大领域的1.0课程体系版本,只是进一步强化和强调“文化基础课程”中的五育融合,把它单独作为“1课程”,即升级为“1+N全人课程”体系。整合并落实基础性学科,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整合,坚持“有融则融”“有需则融”“主动包融”的原则,实现“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超学科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课程实施

  (一)融合课程的“三个类别”

  1.学科内融合,主要指知识与知识的融合,分为课时内融合、单元内融合、跨单元融合。对国家基础性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以纵向或横向的逻辑呈现,使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化,理解更深刻,掌握更扎实。如语文、音乐学科以大单元的方式组织学习,从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等四方面进行整合重组,进行学科内融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在具体章节的具体课时根据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跨学科融合,比如七年级下册音乐课《沂蒙山小调》,就可以融合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地理,还可以在音乐试听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听觉画出音乐意境,从而融入美育的元素,在讲解歌词时可以借助语文“顶真”修辞手法来讲解咏叹的歌词特色等;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蝉》可以融入地理、生物、历史等知识。通过学科内和学科间融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

  2.活动融合,主要指主题式活动课程中的跨学科融合。在主题式活动课程中,把一个主题活动置于一个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老师和学生需要在多主体的协作中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比如“球类活动月课程”,单单一场排球比赛,就需要体育老师、班主任、保健老师、学科老师等共同参与,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体育专业的知识、有德育礼仪的知识,有计分、积分的数学知识、有新闻宣传口号的语文知识、有海报宣传服饰的美术知识,还有场地布置、场地清洁劳动知识等,需要活动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学校“新城农场”课程的实施是德智体美劳融合式教育的学校现场。

  3.文化融合,主要指学校文化与学科融合、文化与领域的超学科融合。分为物质文化的融合、制度文化的融合和精神文化的融合。班级的文化墙,有“班名”“班徽”“班花”“班旗”“班歌”的解读,融合了传统文化、国际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入学科知识、班级特色、班级公约,融入了对美的理解和呈现,融入班级精神的元素等,还有黑板报、年级文化、“敬善和真”廊道等,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会“说话”;校园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具有综合影响,产生综合效应。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贯穿、相互融通和相互滋养的,校园“处处皆教育”。

  学校自开办以来,着力把“三风一训融入学校文化营建”,通过“三堂四节”活动习养德行,通过“十心三廊”环境润养德性。为了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学校将升旗仪式课程化,在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都有一环节《经典传诵》,按学期和板块划分,学生人手一册,学生每天入校即读、入室即学;每到星期一升旗仪式,由推介人面对全校师生解读诗词,由传诵人朗诵或咏唱,再由全校师生一起诵读,从而传承文化、领悟精神。

  在升旗仪式上,值周总结固定有五个环节。一是上一周的德育、教学总结,二是“历史上的今天”,三是“国际风云”,四是“国内时事”,五是“新城快报”。学校致力于通过单课与群课的结合,文科与理科的融合,学校与社会的融合,让学生既有埋头读书的能力,也有抬头看路意识,还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感与胸怀。

  (二)融合课堂的四种形态

  1.创生式,主要应用于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享-创生”课堂范式是指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分享学习单”为载体,以“对话”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以学生参与多种视域融合的“对话性讲解”代替教师独霸话语权的单向度“独白式讲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主题式,主要应用于德育课程、国际理解和健康生涯课程等活动课程中。把主题课程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隐含在主题背后的知识和能力,达成学习目标。例如礼仪仪式课程、缤纷新城艺术课程、活力新城体育课程、《以茶知礼,以劳育人》研学课程多安排为主题式的学习活动,围绕一个德育主题,带着任务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跨领域融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式,主要应用于“1+N全人课程”中的“N课程”。因为我校88.2%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家长75%以上文化程度都在高中及其以下,所以希望学生在校外、在家庭进行五育融合教育的补充比较困难。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校每周三下午安排一节90分钟长课,让全校学生进行“全面、全领域、全人”的混龄、自主、分层走班式拓展性学习,现目前学校开出的课程有40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跨学科融合,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青少年体育英语”“舌尖上的四川”“巧手等你来”等。

  4.项目式,主要应用于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自主评价自己在学习活动的成果。它可以很好地弥补教学中的短板,满足学优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例如创客课程,在STEAM课程,融合科学、数学、技术、工程、艺术等学科,教师通过展示真实情景,学生发现真实问题,学生探讨解释,推动学生实践与探究、合作与分享,利用程序和模拟场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融合式课程实施的五个步骤

  1.文化基础“1课程”的五个步骤。一是班科老师个备,二是备课组集备,三是先行课多学科组听课、议课,四是学科内、跨学科融合优化,五是分科分班行课。通过“六课(新进教师入格课、全员教师达标课、创新教师先行课、师徒结对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教学研讨提升教师课程融合水平。

  2.全人“N课程”的五个步骤。一是教师项目申报;二是课程管理中心审核调整;三是学生根据兴趣网上自主选课;四是班主任和学科老师根据学期教学重点工作,统筹协调;五是选课走班实施全人课程。经过这五个步骤,完成分类分班,分班名单由年级组统筹教室和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行课,学生选课人数较多的课程开设平行班。行课期间,课程中心要对学生表现、教师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督导考核、展示和经验总结。

  四、课程评价

  (一)文化基础“1课程”评价

  评价导向教学。对“1课程”的评价,除了评价教师的教,也评价学生的学。学校为此制定了《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教学评价表(试行)》,努力在评价过程中做到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多样性。做到既关注知识的获得,更关注情感发展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全人“N课程”评价

  在“N全人课程”评价中,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评价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评

  为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鼓励学生把外在的评价转化为自我内在的一种反思、觉醒和改进。如在入学教育课程中,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或填写自评表格等,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以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小组互评

  小组同学的互评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分享—创生”课堂,采用课堂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互相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通过同伴监督、评价、引领等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改进。

  3.家长评价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家长评价能让评价内容更加丰富,让评价维度更加全面。通过家校记录本、家校交流、映月讲堂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到融合课程的评价中,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4.学校评价

  学校通过“作业展示”“小报评奖”“星级学生评选”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评价,让学习真实发生。通过“光荣榜”“文化墙”等墙面文化,通过《为了生命的成长》《青藤浅语》《三情十心》读本等校刊铭记学生成长足迹,定格学生奋斗荣誉。

  五、课程实施成效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五育融合课程实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体方面,20xx级谢昊业被评为20xx年度成都市“新时代好少年”。20xx级徐李洋被推荐为20xx年成都市“新时代好少年”。20xx级7班五名学生获得成都市第二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特等奖。20xx年度获得区级及以上科技类比赛累计58人次、艺体类获奖728人次。团队方面,20xx年学校足球代表队共计获得市级一等奖3次,区级一等奖4次,向成都市初中女子最佳阵容输送2名优秀运动员。排球队在20xx年获得四川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女子(丙组)冠军。今年暑假组队代表成都市参加20xx年省运会女子乙组、丙组比赛,分别均获得全省“亚军”。下半年还将组队代表四川省参加“体总杯”全国城市排球联赛。学业方面,20xx年在武侯区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中,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位居全区第二名和第一名,首届中考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率近50%,录取率超过65%。20xx年省级示范性高中上线率59%,在20xx—20xx学年度全区初中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增值性评价中均获全区第一名。高中学段首次招生,录取分数线超出成都市重点线近40分,在成都市6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里面排名29名。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秉持“全员全程的校本教研”文化,围绕“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近一年来,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提升了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能力。科研方面:目前1项省级课题结题;2项成都市专项课题获成都市二等奖,如今还有18项课题在研中。赛课情况:20xx年,15人次参加区级及以上课堂大赛,获得15个一等奖,其中省级一等奖1名,市级一等奖2名。

  (三)促进学校品牌发展

  学校在五育融合课程建设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20xx年承办区级及以上研讨活动、国培项目6次,学校教师在区级及以上主题发言及公开课20人次。

  截止目前,学校先后成为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武侯区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全国排球后备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校园特色学校”,“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排球共建单位”“四川省青少年女子足球共建单位”“成都市“学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预备队”重点建设单位”等。

  六、反思与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1.项目组对于五育融合课程建设还存在概念理解的不足和内涵认识的不够,所以顶层设计还需要得到专家指导和榜样引领。

  2.学校文化与制度没有形成上下一体、内外协同的五育融合价值系统。所以学校五育融合课程校本化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

  3.教师习惯于传统课程执行的“舒适圈”,对传统分科课程存在“习惯”和“惰性”,对五育融合课程开发与实践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4.五育融合课程建设评价量规还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而完善。

  (二)下一步打算

  1.完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进一步思考五育融合课程校本化理念,以项目的形式,研究五育融合课程的开发流程、基本要素、具体方法及管理机制,形成由上到下的统一的课程建设方案。

  2.优化五育融合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

  在总结提炼既有经验的基础上,侧重探索五育融合课程的实施路径:着力学校整体布局,从学校文化制度融合、课程教学融合、劳动与实践活动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1+N全人课程”建设,探索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实施的保障机制。如师资培养、组织建构、资源整合、制度建构等。

  3.开发五育融合导向下的融合评价量规

  研究五育融合导向下的融合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构建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超学科融合评价量表,落实多元评价,实现评价的目标性、表现性和真实性。通过评价将原有传统分科课程导向为聚焦核心素养的五育融合课程。

  4.构建五育融合课程的资源库

  在课程推进中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利用好学校已搭建的校内外平台,组织教师进行五育融合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由课程管理中心组织整理和收集各级各类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库。

  五育融合课程,将德智体美劳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深度融合,使得知识应用更具灵活性、迁移性,课程内容更具开放性、系统性,问题解决能力更具综合性、完整性,人才培养更具复合性、创新性。五育融合课程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实施路径,深化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2

  经过多年对广告学概论的学习,我对广告这个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广告主来说,广告是一种促销活动。的确,广告主首先要付出一笔费用做广告给予广告公司,但广告可以大大促进产品的销售,广告主原先付给广告经营者和媒体的钱就会得到补偿。大多数情况下,绝不仅仅是补偿,广告主会得到巨大利润。对广告经营者、制作者和媒体来说,他们通过为广告主提供设计、制作和传播服务,收取了一定的费用,广告就是他们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广告的意义是什么呢?广告既不是一种促销活动,也不是我们挣钱的手段。广告的意义是:为我们提供产品的信息,诸如现在都有什么产品,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好处是什么,到哪去购买,它们便宜吗等等。在这么多的商品中,购买时我们通常需要作出一种选择,而广告就是我们选择商品的向导。广告对我们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更新我们的消费观念。比如,以往我们认为花钱锻炼身体或购买健身器材是不值得的,但今天,我们则认为:花钱买健康是最有价值的事情。除了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大量的健身器材广告、公益体育广告对改变我们的观念起了重要作用。在学广告之前,我对广告是不重视的。无论是电视上,网上,大街上,报纸上看到的一系列广告,我都是一扫而过,根本不注意,更别提分析它其中的奥妙与悬机了。自从学了广告学,每每我走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关注着周围的广告。在这个处处繁华的社会,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竟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我观赏着,沉思着,臆想着,广告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激发人的灵感,挑战人的创意,不仅让他人从中得到信息,还诱发了人的幻想,愉悦了心情,丰富了社会色彩。经过多年的学习,掌握到了很多关于广告方面的分析思考,此外我想给老师提几个建议。现在学生中普遍都特别反感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堂上没有几个人听得进去,但是一旦老师放广告的DV,同学们一下子就兴致勃勃的。建议老师在课堂上能把理论知识融合在广告作品当中供同学们赏析,那样在同学们专注于广告作品的同时,也吸取了知识。广告作品不限于电视广告还是平面广告,最好能给同学们多一点机会进行赏析,然后将自己的对广告的看法发表出来。老师可以纠正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广告赏析,从哪一方面先入手,能够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广告。另外,广告最重要的就是创意,如何激发创意,扩大传播力,暂时是我认为比较困难的。对于想象力不太丰富的同学,怎样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广告产生兴趣,实现自己广告的最终目的,的确比较有难度。总的来说,广告学是一门相当有趣的艺术,无论是对我们这些正在学习此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是面向消费者,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作者将一定的情绪,感受渗入其中,经过联想,夸大,扭曲和变形,转化为意象,展示给大众,且其鲜明的魅力会触发人们强烈的兴趣,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过程,既享受,又震撼,广告,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3

  一、工作目标

  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指导、示范、辐射作用,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研讨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效益和效率。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如何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2.研究教学方法。重点探讨以“学研练评”为主的高效激励性课堂模式,并期望为探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3.研究青年教师培养。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怎样培养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教学能力,以及促使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4.研究教学管理。包括个性化的课堂管理研究、以促进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为目标的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的研究和有效的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三、工作回顾

  我们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上旬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及语文教研组建设情况作初态评估,发现和诊断语文教学及语文教研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炼教学及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优秀教师和重点培养对象,并向学校领导及时反馈。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用了前后五周的时间,听了三个年级共28位语文老师的课,课后对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同时,我们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了解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开展情况。还参阅学生作业本、积累本,了解备课和作业布置、批改情况。

  根据项目组成员的分析,在28节课中,较好的课有14节,占50%,一般的课有7节,占25%,较差的课有3节,占3.1%。当然,一节课并不能反映全部情况。但起码对我们制定下一步计划提供了基本依据。每次听完课后,针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地进行了研讨式的点评。因为凡同一年级的任课教师都相互听了课,也都参加了评课研讨活动,因此实际上每次的听课评课都是一次备课组活动。开头老师们听说我们要听课,非常紧张,准备都很认真,从来不用多媒体的老师也做了课件。虽然嘴上不说,但我看得出来,有些老师对我们有防范心理。由于我们采用研讨式的评课,用的是商榷的语气,老师们不但解除了紧张心理,而且都认为这种听课评课的方式对他们很有帮助。以后他们就非常愿意我们去听课。

  通过听课评课和其他活动,我们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课堂气氛大都不活跃。教师在课堂上教案意识太强,对学生的生成的内容或视而不见,或简单处理,因此课堂缺乏精彩。

  2、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教研的'深度不够。

  3、备课组、教研组缺少领头的骨干教师,未形成团队的力量。

  4、语文组教师的话语系统有问题。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这些学生”

  5.“学研练评”四个环节中“学”的环节落实不够好。

  第二阶段:20xx年11月上旬20xx年12月

  为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阶段采用第一轮选出的优秀选手示范教学的形式,由学科骨干教师李艳红、张书杰、王煜、刘红培、赵新伟、刘昕轮流上课,所有语文老师听课,课后再围绕“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模式的优化”这一主题集中研讨。一开始,只有个别老师参与讨论,但几次下来,语文组的其他老师也都积极参与进来,研讨的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重了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本学期开学第二周,我们和三个语文备课组的组长一起研究并修订了本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并决定把高一语文备课组作为重点建设对象进行指导和帮助。

  我们还确定了三位青年教师刘红培、刘昕、王煜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他们配备了带教教师,经常性地进行听课和指导。最后由教研组长一一把关,亲自带教。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上旬20xx年1月

  在第二轮研讨的基础上,组织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形成研训的核心力量,以听课、评课、说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专题讲座和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研修活动,推出李艳红、王煜为特等奖和一等奖。与此同时加强个案研究,注重优秀课例的收集与整理,研究教学和教研活动模式,为此,制订了《长葛二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推广语文学科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

  通过听课和评课讨论,我们语文组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进一步提升。“学研练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以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4

  我县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顺利结束,今年的申报材料从内容到装订都比去年有了很大改善,涌现出一大批活动质量上乘,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显著的优秀成果。但在评选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明年的评选工作,现把在评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并提出一些改正的意见措施。

  1.申报教师填写的《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

  报表》中“成果简介”一栏,有的太简单,只有少半页,三四百字;有的太复杂,含有目录、图片等,长达十余页。

  (只需从活动选题背景、活动实施过程、活动收获等诸方面写出文字简介,800至1000字即可)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标有年份,比如“某某学校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没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课程总体规划方案没有具体到年级。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是一个学校的长期规划,可以有落款日期,但不能有年份;应该体现学校自己的特点,比如地域、文化、学生的年龄等;应该是一个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系统又具体的规划)

  3.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内容太简单;两个人只有一份。

  (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要与学校的总体规划一致,要能体现教师所在年级的特点,还可以体现教师所教学科的特点,要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设想;规划每人一份,而且各不相同)

  4.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有的没有,有的内容简单,页数太少,有的就是应付。

  (教师的教案提倡手写,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个活动分环节进行指导的设想和规划)

  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有的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不好开展活动;有的不合实际,无法开展活动;有的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不符。

  (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能驾驭的、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能让学生得到成长的。)

  6.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不细致,内容太少。

  (学生制定的研究方案应该细致到每一小组的'任务、人员安排、时间地点甚至活动方式方法的确定。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明白自己的内容。要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设计方法指导课.)

  7.学生实施的研究过程的图片资料与别人重合,或是从网

  上下载,或是抄袭别人;同一所学校相近研究内容,照片相同。一个县不同学校,课题内容相近,照片相同。

  过程材料体现的研究途径、方法单一,多是资料查询和采访。缺少综合实践认识课和方法指导课。

  (为了杜绝抄袭,活动图片要求四个板块(主题确定、方案制定、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均要有黑板背景,而且黑板上标明与教师申报材料相一致的活动标题和第几课时,课外图上片要尽量体现学校所在地的风貌和与主题有关的学生活动。

  为了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研究活动进行的途径、方法要尽量丰富,比如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讨论、板报、测试、演讲、试验等并举.另从明年起申请表有所调整,指导教师贴照片。)

  8.研究成果写成了结题论文。

  (研究成果应以总结论文的形式呈现,即对整个活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概括总结,署名是某某班级。)

  9.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的评价意见没有加盖学校公章;教师获奖证书不显示申报活动的标题。

  (教师或学生的获奖证书应标明活动主题,主题要与申报的活动一致。)

  10.仍然有单面印刷现象。(必须双面打印)

  评选程序:申请——开课——上报成果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15

  一、工作目标

  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重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以枫泾中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由区首席教师、学科导师、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研究团队的指导、示范、辐射作用,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研训活动。促进区域范围内的语文课程建设、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效益和效率,培养区域范围内一定数量的语文骨干教师,总结语文课程建设研究成果,提炼语文课程建设研究经验。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如何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2、研究教学方法。重点围绕探究式课堂教学展开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并期望为探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3、研究青年教师培养。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怎样培养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教学能力,以及促使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4、研究教学管理。包括个性化的课堂管理研究、以促进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为目标的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的研究和有效的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三、工作回顾

  我们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对枫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语文教研组建设情况作初态评估,发现和诊断枫泾中学初、高中语文教学及语文教研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炼枫泾中学教学及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优秀教师和重点培养对象,并向学校领导及时反馈。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用了前后五周的时间每周一整天,听了初中四个年级共16位语文老师的课,课后对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同时,我们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了解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开展情况。还参阅备课笔记、学生作业本,了解备课和作业布置、批改情况。

  根据项目组成员的分析,在16节课中,较好的课有6节,占37.5%,一般的课有7节,占43.75%,较差的课有3节,占18.75%。当然,一节课并不能反映全部情况。但起码对我们制定下一步计划提供了基本依据。每次听完课后,针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地进行了研讨式的点评。因为凡同一年级的任课教师都相互听了课,也都参加了评课研讨活动,因此实际上每次的听课评课都是一次备课组活动。开头老师们听说我们要听课,非常紧张,准备都很认真,从来不用多媒体的老师也做了课件。虽然嘴上不说,但我看得出来,有些老师对我们有防范心理。由于我们采用研讨式的评课,用的是商榷的语气,老师们不但解除了紧张心理,而且都认为这种听课评课的方式对他们很有帮助。以后他们就非常愿意我们去听课。

  通过听课评课和其他活动,我们发现了枫泾中学初中语文组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课堂气氛大都不活跃。教师在课堂上教案意识太强,对学生的生成的内容或视而不见,或简单处理,因此课堂缺乏精彩。

  2、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教研的深度不够。

  3、备课组、教研组缺少领头的骨干教师,未形成团队的力量。

  4、语文组教师的话语系统有问题。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这些学生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为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阶段采用项目组成员示范教学的形式,由4位导师和学科骨干教师轮流开课,项目组成员和枫泾中学所有初中语文老师听课,课后再围绕“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主题集中研讨。一开始,就项目组的老师发言,枫泾中学只有个别老师参与讨论,但几次下来,枫泾中学语文组的其他老师也都积极参与进来,研讨的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重了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本学期开学第二周,我们和四个语文备课组的组长一起研究并修订了本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并决定把初一语文备课组作为重点建设对象进行指导和帮助。

  我们还确定了初一备课组的三位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他们配备了带教教师,经常性地进行听课和指导。受陆旭东校长委托,其中一名工作未满一年的新教师由我亲自带教。

  1、参与枫泾中学语文学科的命题、学科质量分析和学科教研组活动,帮助和指导枫泾中学和辐射片内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2、组织枫泾中学及片内的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形成研训的核心力量,以听课、评课、说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专题讲座和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以枫泾中学为中心的片内课堂教学研修活动。

  3、加强个案研究,注重优秀课例的收集与整理,研究教学和教研活动模式,及时推广语文学科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宣传、辐射成功的学科教学研究经验。

  4、指导枫泾中学及辐射学校初高、中毕业班语文复习工作。

  通过听课和评课讨论,我们对枫泾中学语文组的情况和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学期结束以前,我们还将与枫泾中学语文组一起对期末考试作质量分析,并完成初态评估报告,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措施,确定重点培养的对象。下学期上半学期,项目组所有成员开课,结合开课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重点研讨教学内容的把握问题。下半学期,项目组部分成员和枫泾中学重点培养的青年教师结对同课异构,结合开展研讨活动,重点研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问题。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将请辐射学校和导师带教的语文教师一起参加。在这过程中,还将积累优秀案例和其他有用的资料。

  区本教材《金山人文读本》编写项目组也已经开展了专题研讨、资料查寻、实地走访等活动。

  20xx年12月27日,编写组人员走访了“金山卫南门日军登陆点”、“万寿寺”、“查山古文化遗址”、“李一谔烈士纪念碑”、“长桥羊肉村”等,并收集有关文史资料。在研讨、资料收集以及走访的过程中,编写组成员常常被金山丰厚而多彩的人文所感动。

  我们设想,在20xx年5月前,编写组人员实地走访金山的所有人文景观,深刻体验金山的灿烂文化。并利用假期整理编写、编辑《金山人文读本》。设想将采用多种视觉反映的金山文化。

  语文课程建设基地的其他几个项目也已开始活动,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

【课程建设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总结07-09

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计划06-06

课程顾问工作总结10-04

课程顾问的工作总结03-16

课程顾问工作总结02-05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07-27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03-05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03-05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05-25

【推荐】课程顾问工作总结07-12

Copyright©1998-2023pind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