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范文
当前位置:聘大网>职场范文>工作总结>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时间:2024-09-13 17:01:07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1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作为生物教师的一员,本人经历了新课程课改的全程教学。经过三年的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现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归纳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1、经过对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领会到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并且将新课标新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识构架的简单化,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更加容易成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更加适应提高普通公民的素质,它利用图文并茂吸引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等,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巩固拓展学生的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既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全套教材里面,处处都是生物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3、生物新课程确实能体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必修模块体现了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强化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生物新课程能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热点和前沿,并且在选修上设计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新课程结构和内容无疑是恢复了生物科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和尊严,使学生能打好生物科学基础。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一样的要求,恢复了生物科学的地位。

  二、对教材的处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教材中有不少实验材料和教学中涉及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都需要提前准备或搜集,因此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资料准备好,才不至于临到要用时,才发现还没有合适的材料,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建议教师的储备课最好是提前备出一个单元。至于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工作最好提前一周布置,而且要做好落实工作,如课前交上来,或指定课代表课前进行检查、记录等。

  2、新教材中的插图较旧教材大大增加,这些插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同等重要,具有很好的直观效果,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对每副插图配以大段的带有解释性的文字说明,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对课本中的插图重视不够,往往是看一看就过去了,并不仔细去深究这些插图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各类考试中对学生进行考查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这些插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必修1中的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与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必修2中的基因的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示意图等。

  三、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和疑惑。

  1、探究教学活动耗费的时间较多,加入学生探究实验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由于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仪器使用都不会,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这也迫使我不得不又占用课堂时间进行介绍和讲解,因此常出现实验时间较仓促,有时做完实验却没有了总结的时间,甚至是出现了还未做完实验就已经下课了的情况。

  2、在课时的安排上,我感觉有不少章节的授课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节课讲时间很紧,但安排两节课来上,时间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给的一周两节课的课时,也不允许你把知识线索拉得太长。

  3、新课程教学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多数学校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学习的全部过程。因此这种学习方式对一些规模较大的班级来讲,操作存在一些难度。

  4、探究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探究的很高兴,但探究后在脑海中形成的知识点却非常零乱,若再不记笔记,那么到了考试的时候,很难自己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所以有不少同学在复习时感到很茫然,不知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

  四、教学教法的体会。

  上述几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困惑着我,因此本人经过多次尝试,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通过这些经验在某些方面能够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1、在新课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先学后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备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这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时间不足的问题。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仿照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 “为迁移而教”应该成为我们备课时处理教材的出发点。

  (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应尽量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关系。

  (4)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的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我们发现以前课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着,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何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5)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①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②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③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对整个复习过程有个总体策略和法案,接下来我就将我在这两年高考复习中的感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注意安排复习进度第一轮复习:从高三上学期到下学期的的市质检前。这段时间的复习工作以必修内容的复习为主,并在复习过程必须注意联系复习和选修内容相关知识。这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必修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章节知识的联系,这是以后第二轮的复习的基础。为了到达这复习目的,在这段时间的复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复习辅助材料。

  第二轮复习:从市质检到5月份前。这段时间的复习工作是要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生物来说这段时间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复习加强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

  最后一轮的复习:5月份到高考。这段时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整理,理清学科知识系统结构。在这段时间教师应注意总结以往学生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克服。

  (2)及时捕捉、解读高考信息

  在具体复习过程中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必须及时收集和了解正确高考信息,从而及时调整复习内容和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高考信息来源就是由考试部颁发的考试说明。对于从事高三复习教学的教师而言正确解读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进行高三复习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确理解了当年的考试说明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通过比较以往的高考考试说明,从中发现新说明与以往的说明的不同之处,往往在新考试说明中体现出来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内容的重要变革所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当年的考试说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习指导材料。除了考试说明外也要注意各大媒体传达的国家考试中心的相关信息以及本地区组织的相关的一些考试信息汇报会,尽量做到与高考信息同步更新。这对我们的复习工作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①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一个高层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学习角度作为实验题命题原则也是课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时候要注意以下9大环节:

  1、从生物科学角度出发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阐明与解决该问题有关的的概念;

  3、确认变量(注意准确、科学、合理性原则),该变量必须是探究问题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在这几年高考中碰到的对照实验的重要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4、必须作出科学假设和预期结果,结果的预测也是实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须联系实际;

  6、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7、运用数学方法(图表等)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用准确的术语描述实验方法、阐明实验观点;

  9、运用证据与逻辑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个环节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全部涉及,但是在实验设计题目中往往就会考查到其中某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工作中应该注意从这9大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②图表分析能力:通过图表分析的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相关知识的整理联系的能力,它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数据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或绘制成数学坐标曲线图,或者通过各种代谢生理过程的相互关系绘制成图形对学生进行考查,有时还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相关的图形曲线。如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在碰到这类题目的往往就会不知如何下手解题。由于图表图象题可以大大简化表述,所以在整个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值。要做这类题我们必须锻炼读图识图能力,要学会理解如何从图表图象中抽取生物信息。要注意整个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曲线的的升降变化原因,还要注意给出的相关条件之间以及与整个题目的联系,注意区别给出对照曲线的变化含义:是增加了?降低了?为什么?限制因素是什么?解题的切入点还是要落脚到书本知识。

  (4)、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由于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单纯考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前后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的复习,这便是学科内综合的支点,但注意不必太深。对知识的掌握主要由学生自己融会贯通,不要在偏题、难题上下功夫,那样会浪费太多的精力,又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负担和对考试方向的误解。因此我们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本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打破原来的章节知识线索,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5)、其他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学生到了高三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因此我们在挑选每个复习阶段的复习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也应该精讲。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长期的讲和长期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消化。

  高三的学生往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所以在学习过程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较多,可能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及时排除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高三的科任教师特别是生物老师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所任教班级班主任,帮助学生减压,使学生能保持相对轻松的心情完成高三的复习。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2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3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反思问题最简洁的表达。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既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方法方式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教学观念

  课改,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传道”作用,在思想上把学生消极地看做知识容器,以“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在猜测、尝试、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尝试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的学生,“适度”地为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恰当的引导方法与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和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的广度、深度较之都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差异,往往容易使刚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学生并没有为这种反差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依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因而容易与高中数学教学脱节,进而导致学习情绪骤降,出现成绩分化。

  此时,教师应该特别关注这种现象,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与转变。就方法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能力。

  三、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对自己进行评价与定位。课堂教学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诸如此类。

  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与调控.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习题、试卷评讲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仅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阶段,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找“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数学教学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4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生物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一名可持续学习型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释疑探究,挖掘学生潜能,开拓学生创新能力。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体悟学习,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学;改变

  新课改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无形中使社会、家长及教师关注一个很热点的问题,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师生、生生间交流合作,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体悟学习,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获。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课程改革下生物课程的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1.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作为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一个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在素质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今天,教师在其中所起的引导示范作用更加明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因个人差异所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需要教师的协助和解答。此时教师如果仍沿用旧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自身业务水平停滞不前是很难从容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不忘学习的精神,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往往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味读死书,死读书,很难做到活教活学,活学活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改变因循守旧的教学观念,摒弃一成不变的束缚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授课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真正明确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谁。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以往教师一个人大包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科学的指引。

  二、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心中的疑团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表现,对疑团的破解,则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心中产生疑问到试图努力寻求解答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扩展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在教学“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为学生发现问题做好了准备。同时,在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同时,注意实验中还“暗藏玄机”。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有意义的问题,教师感到很欣慰,这说明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观察之中,并用心去思考分析,最终发现问题。但接下来,如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呢?

  传统的教师一个人“和盘托出”的释疑模式很显然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生物课程的学习,高中生物教学,关键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及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模式

  提高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练习,探究性学习本质上就是一种很好的开拓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学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般地进行“填鸭”式教学活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必定是“消化不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想到解决的办法,至此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接下来,可再引导学生进行假设、设计,如何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学生讲述得即使不是很完美,但重要的是学生已有了一个良好的思维模式。

  四、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

  高中生物有很多知识点都很抽象,无法用肉眼直观地进行观察,因此学生很难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此时,需要教师运用类比方式,巧妙地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来类比讲解。

  五、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学习的最高目的是学以致用。生物作为自然科学性特别强的一个科目,更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习如何收集分析证据,形成和发展科学概念,认识科学的本质。通过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参照,渗透教学主题,使学习从生活中来,又能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说教,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不再是坐在教室才算是学习的教条思维模式。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学问中处处体现着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局限,从内心燃起对学习的激情和渴望。能主动发现,探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知生活与学习的美妙。

  六、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学相长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有这样的反思意识。通过反思,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加以修正。通过不断的完善,使个人教学能力处于一个不断攀升的状态。使教师自身价值不断体现。新课改下,只有懂得不断自我反思,通过自身自觉自发的努力,成为一名使自己始终处于不间断、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成长型教师,促进教学相长。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5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XX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 4)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6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7

  20xx年平凉五中高中新课改远程培训工作总结20xx年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在上级的统一安排下对我校高三级的23名科任老师进行了培训,经过培训,老师们对新课程、新课标有了深入的了解、全新的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更新了教学理念,为新学期的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就我校在培训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我校共涉及9个学科,共23名科任教师参加了培训。其中:语文4人,数学5人,英语4人,物理1人,化学1人,生物2人,政治2人,历史2人,地理2人。

  二、培训实施情况

  1、培训总体计划方案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确保此次培训顺利进行,根据省市区有关培训的文件精神,借鉴20xx年培训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平凉五中高中新课改网络培训方案》、《平凉五中网络培训应急预案》,以保证培训工作的全面完成。

  2、前期准备工作

  7月11日将注册(或登陆)帐号发到各位老师,要求在7月15日前完成注册(或登陆),熟悉各平台操作流程,为7月15日的正式培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7月15日在我校电子备课室举行了开班仪式。仪式上李校长做了讲话,对此次培训做了全面的要求,同时学校教研室印制了签到表,作业检查表,全程培训将分四次检查。

  本次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假期共抽查老师培训学习情况4次,统一组织培训6次。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本站向你推荐配合,分工协作。从而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高效、平稳。使得普通高中新课改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在我校的实施落到了实处,基本达到了新课改远程网络培训的预期目标。

  三、培训实施取得的成效

  1、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接受了许多理论知识,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观念,明确了教学目标。

  2、通过远程培训,广大教师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转变,对新的培训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可。从而使广大教师更加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社会和教学的要求。

  3、通过培训使高中教师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

  4、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5、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了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四、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假期时间长,组织难度大。

  2、培训平台多,平台之间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培训平台如百年树人网经常出现无法登陆的现象,致使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作业。

  3、培训实施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还不够明确,即教师如果不按时参加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没有硬性的规定,从而给培训组织管理者带来很多困难。

  4、在这次培训过程中,个别学校对本次新课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8

  长期以来,语文在教育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一直被称为“主科”。它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而且,语文在高考中占的分数也相当多。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很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死记硬背,可以说是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加强了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主要分析如何在高中语文中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巧设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就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1.设疑法。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原本生硬的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比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记》一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提前预习,设置疑问:文中确定是蒋干中记吗?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自己就会得出答案,而且还能明确文中的人物关系,从而分析了人物的性格。2.创境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化时代,情境教学法是极容易做到的,而且利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荷花,让学生在此情境的熏陶下产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获得以境至趣的效果。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教师的精美语言、卓越的口才、美丽的`图画等等。3.朗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读,如果读的方法和内容把握的恰到好处的话,就会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人物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把人物性格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这样,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使得学生理解加深了,兴趣味浓了。除了朗读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诵读、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改变传统模式,做到“教学做合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相对比较僵化,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失去学习主动性,而且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现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有重点,才会激发学习积极性,才会使课堂有序进行。然后,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鼓励学生多提问,组织学生多分析讨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教师还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采用“讲”“教”“学”“做”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注重学法,提高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有很多的自主性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先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就是阅读和作文,很多学生不懂如何去阅读,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去赏析。如果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段落的主体、环境、描写、情感多方面分析,阅读全文也就不难了。另外,作文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但除了积累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注情感,善于评价

  新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饱含热情。首先,教师要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抗拒感。其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既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又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动向,使其保持一个乐观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适当且有层次感,避免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困难的问题,打击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一点就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要充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体悟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汲取他人生活、思想中的经验和优秀的品质,进而得到人格上的培养以及思想上的升华等。另外,要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要大力推进教学评价体系运用,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更明确的改进。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动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并要合理运用评价体系,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众学科之首。因此,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就应该有新的气象。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9

  新课改已经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组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深入,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

  一、从理论学习入手。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学校首先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从教研活动中探索课改。

  1.坚持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我们始终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分工协作,集体备课,切实把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标准之中。在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达到在课改中,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使之共享。其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结合英语本学科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过去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最后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全体教师认真组织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把教学舞台全程交给学生,实现了student-center的教学模式。

  2.同事相互学习,突出英语课改特点从新课程改革伊始,我们每位老师在课改过程中就积极撰写反思笔记和课改论文。并安排每单元一名教师上一节课改优质课,并组织全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我们还十分重视"活动课"的实施力度,充分利用活动课、节假日,组织英语班会、英语趣味游戏、英语演讲比赛、文娱汇演、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的`活动,达到了有设计、有组织、有过程、有实效的"四有"要求。

  3.重视检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最现实、最有说服力的。我们英语课组还采取了集中检测和听课后随堂抽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际动手能力。然后全体老师一起从中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转变并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注重科研,以科研牵动课改实验。

  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又需要理论来指引。伴随课改实验的开始,我们课组每位老师都要选定一科研课题,所有教师都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并且每学期都要写出一篇新课改教学论文,以供交流、学习和讨论。既及时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为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这项研究活动,对英语新课改实验在我校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牵动作用。

  四、以评价改革促进课改。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10

  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近几年,我们的语文课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理念,上升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创设者。尤其是现代媒体的综合使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渐活起来,靓起来。今天我想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能满足学生萌动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表演内容的选择非常广泛,但力求要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讲一个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伟人的故事;可以配乐朗诵一首中外名诗或一篇优美散文;可以讲一句我最喜爱的名人名言;可以讲述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个人;可以以“环保”、“奥运”等为话题演讲;可以讲我最喜爱的一本好书、一位作家;还可以对对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为了这3分钟的创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从材料的搜集、筛选、准备到课前展示,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充实自我,提高进步的过程。3分钟的表演,为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创造了有效空间。每天的课前3分中,同学们都能欣赏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在欢声、笑声、掌声中获取知识,增长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二、常备课堂PK战

  记忆是任何学习的基础,且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旺盛阶段。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多读,多背。规定初中阶段背诵古诗文不少于80篇。因此,可以经常开展“接背名诗佳句”、“课下注解”、“成语接龙”、“名家名段”,“经典格言”等比赛。各组选手抽签产生后进行现场PK。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背得最多。慢慢地,学生在每天晨读,课间聊天,回家路上,睡觉之前……逐渐养成捡拾零碎时间背诵的习惯。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古诗文和优美词句,而且还可培养学生背读,积累古诗文的好习惯。

  三、巧设课堂竞技活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善于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不同层面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如:哪些问题适宜抢答竞赛;哪些经典片段适合朗诵比赛;哪些问题值得进行现场辩论;哪些文章适合缩写,叙写或排练成课堂短剧……教师都应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引导。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自信的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

  记得在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还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捕鸟的动作,班上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顿时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可是因为过于紧张,“竹篓”翻了,“捕鸟”失败。同学主动帮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鼓励他重试一次,结果第二次表现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的掌声,他从而也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这些竞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意识,进取精神,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作业的创新与延伸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是农村校,过寄宿生活,课外资料又少,这些原因往往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语文水平低。课外的补充就显得重要了。教师就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因此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简单抄写性和重复性作业最好不留,最好多设计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扩大学生知识面。如:学孙犁的作品《芦花荡》后,引领学生欣赏孙犁“一字不该”、“惜墨如金”、“淡泊名利”这三则轶闻趣事,学生从中可以窥见孙犁高尚的灵魂和品质。同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孙犁的另一作品《荷花淀》,扩大阅读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每周一书,每月一报。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学习中为学生打开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学生的所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获,还要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外成为课堂的补充和延续。

  每周一书,即每周全班同学都以某一话题为中心,完成一篇文章,然后经语文老师阅读通过后,由课代表装订成书,再由班里善于画画的同学设计制作封皮,这样每周一本新书就会如期而出。如:《智慧的故事》、《读后感》、《我最喜爱的一本名著》、《莲文化的魅力》、《请您聆听我得心声》、《让世界充满爱》等。学海无涯,学以致用,贵在持之以恒。

  手抄报是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月要求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主题完成一张手抄报:比如教师节,庆国庆,绿色环保、迎奥运、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等。手抄报从资料的搜集、主标题的确定、报刊的整体设计、后期制作完成,能较大程度上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阅读品位,拓展实践能力。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11

  新课程改革是新的环境下对师生提出的一个共同课题。通过培训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教材的特点

  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

  2、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必须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化学1→承上启下

  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为学习后续模块奠定基础化学与技术→技术素养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1)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2)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3)运用全新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4)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5)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人人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3、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4、构建师生的和谐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应及质量

  教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功能,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是非的唯一裁判。教与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总是被动的。课堂上,总是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附庸,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师生关系停留在一种不平等的情感之中,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没有考虑学生个人对知识理解的情感态度。严重制约着师生之间构建和谐平等、互相探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学生个体共性与差异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非常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如果仅是给出唯一标准,首先,不利于学生特点的发展;其次,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调整。因此,如能以一种平静对等的探讨方式,是非常有利的。我想师生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的构建恰恰需要我们教师多一些思考,尤其对学生多一些考虑。教师应该始终站在成人的高度,尽量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

  5、改革教学手段,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改的实践中还特别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创设情境,讲故事、小品、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新鲜感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所教之知识更加直接形象,扩大了知识的容量、深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情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会极感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6、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三、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走样?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四: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1)从蜡烛型教师转向到充电型教师:旧教材的知识的旧、窄,决定了精通某些知识并能传授给他人就可以做教师,教师的知识越教越深,越教越少,就象蜡烛的光是一点点地灭下来,最后就全灭了。新教材的新、宽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当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许多知识是无法言传的,所以教师自己要不断地提高,要不断地充电,即照亮学生,还要更新自己,完成从蜡烛型教师向充电型教师的转化。

  (2)从权威型教师转向研究型教师:旧教材的学术性、严密性、系统性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硬性规定,决定了教师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严格控制每一个教学环节,按照预先准备的教案,严格的按照教材一环扣一环的进行教学,无形的树立了教师的权威性,新教材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材出发,教材只是参考,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变教材,甚至自己设计。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首先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怎样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其次要认真研习教材。所以教师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完成从权威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五:对今后教学改进和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1、抓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如果认真分析初高中的教材,发现不少知识是脱节的,如在初中并没有酸碱盐的概念,在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突然出现要求辨别哪些是酸碱盐的题型,学生无从作答;

  (2)因为应试的需要,而且初中化学周期短,初中的教学与高中的教学在方式上存在本质的差别,初中的老师对很重要的知识要求学生背诵要点,并没有使学生从根本上真正去理解知识。例如闻气体叫“招气入鼻”,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把酒精灯概括为“迟到早退”把氢气概括为“早出晚归”等等;进入高中学生照样将这些“形象化”语言答在试题中,结果只能是零分。初中的有些陋习实际上对高中的教学起了阻碍作用,从而使学生在高一时期就出现过早的分化。要搞好抓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应该做到:(1)高一全体教师要利用假期时间集体学习初三和高一必修的教材,找出所有脱节的知识点,编写成教学案,在假期或新高一的前两周进行知衔接的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强化训练。

  (2)对初中的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和不规范的化学用语和实验用语全部找出来,进行强行纠正。

  2、教学案和教学过程要设计具体化,精心考虑过程与方法的可行性:在教学案的编写中要设计预习导学、典型例题、问题探究和随堂巩固等学习步骤。教学案的编写要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实行“三级备课制度”即提前两周有两位四类教师先备课,形成初稿,分发给组内教师进行讨论,进行二次备课,严格把关,坚决把深、难、偏的题目和边缘知识点删除,使80%的学生通过预习能正确完成预习导学、典型例题、问题探究的部分,切实使学生体会到通过预习二达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在教学案的使用上,要求学生先做后批改,根据批改的情况进行备课,形成上课的思路。教学案中所选的题目要以基础题、书本题、易错题和做过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主,适当选择部分开放题、应用题、拓宽题和高考题,这些题型不准以原题出现,要进行改造,设置台阶。以便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有的放矢”,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驾驶要在分析学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互动的目标与主题,从而引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展开。

  3、加强解答题的规范性:学生解答题的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如怎样鉴别NaCl和NaNO3两瓶溶液,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题目,学生却答成“加AgNO3”结果肯定是零分。就其原因:表面上是答题不规范,偷工减料,实际上是并没有搞清化学原理,长期以往,学生将会养成不看书、不预习,凭经验或凭猜测答题,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对待类似的现象要强行纠正,动真碰硬。

  4、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化学课上经常出现学生说话词不答意,五个字以上的话的表述非常困难的情况。例如“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克每摩尔”,不少学生要说出象这样类似的话非常困难,化学用语、实验用语、概念、定理的复述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对一些常见的用语用词一定要让学生说,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决不包办代替,也不能出现学生说半句后说不上来老师接着说的现象。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新课改工作总结03-05

新课改工作总结07-13

最新课改工作总结12-12

新课改培训工作总结09-07

新课改工作总结(15篇)05-20

新课改工作总结15篇03-15

新课改工作总结 15篇05-20

高中教研工作总结08-16

高中主任工作总结07-16

高中团委工作总结06-01

Copyright©1998-2024pind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