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范文
当前位置:聘大网>职场范文>工作总结>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时间:2024-10-17 15:37:33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1

  一、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十一)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十五)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2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切实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肉、蛋、奶协调发展,区内以稳定、提高、拓展产业链为主,着力提升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全面实施外拓战略,在市外建立稳固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保障市场有效供应。各镇乡(街道)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

  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是:至年,肉、蛋、奶自给率分别达到42%、36%和30%;年出栏生猪37万头,年出栏肉禽250万羽,存栏蛋禽100万羽,奶牛存栏1800头。其中,在市外建立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的70%生产能力可以计入目标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由于邱隘镇和下应、中河、钟公庙、首南、石碶等五个街道地处新城区,属禁养区域,不再下达目标任务。其余各镇(乡)应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按照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对辖区内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空间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充分挖掘现有畜禽养殖场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和个人到市外建立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努力完成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

  二、统筹安排、分批实施,认真落实畜牧业发展规划

  在巩固现阶段畜牧业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实行较为严格的环境政策。按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今后几年,在适宜养殖区,重点支持以提高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种子种苗和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在总量控制、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镇乡适度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创出一条循环农业之路,打出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支持现有规模牧场和畜牧小区扩建项目,努力提升我区畜牧业现代化水平。计划重点建设存栏600头基础母猪的部级原种猪场1家;新增存栏种公猪100头的猪人工授精中心1家;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全部得到改造和提升,全区年出栏商品猪稳定在18—20万头。我区“—年畜牧项目实施计划”详见附件2。

  三、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不断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

  (一)统筹区域发展,建立畜牧业发展统筹资金。为促进落实畜牧业发展规划,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在不减少原有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区畜牧业统筹资金,实行滚动使用。统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生态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上级项目和政策的资金配套;对主要畜产品自给率高或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上有突出贡献的镇乡给予奖励。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畜牧业“走出去”战略,在市外建立稳固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到年,在市外建立商品猪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要达到年出栏27万头,各镇乡在市外发展的畜牧基地,可按认定规模的70%抵充任务,区农林局负责市外商品猪基地的认定工作,并签订返销协议,并根据其建设规模、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和实际生产能力,分期分批列入市、区二级产业化基地项目,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市外商品猪基地认定办法由区农林局另行制定。如遇自然灾害、疫病等特殊时期,急需从在外基地调入商品猪的,由区贸易局另行制定政策和应急预案。

  (三)继续实施畜牧业优惠扶持政策。一是继续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对于列入市级猪人工授精补贴项目的每头份猪常温配套补贴5元;能繁母猪和良种后备母牛补贴按上级文件精神执行。二是继续加大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在巩固畜牧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坚决杜绝在禁养区的畜禽饲养,加大在非禁养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治污力度。继续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治理政策,力争到年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面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三是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用地。按照畜牧业规划要求和各镇乡实施方案,在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安排好足够的畜牧生产扩建用地;要根据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要求和农(林)牧结合种养配套比例,在实施土地整理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发展空间,提供足够用地数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所需用地,根据明电号文件规定,按农业用地管理。四是区内新建、扩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按《市规模畜牧养殖场(小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扶持政策执行。五是对不破坏耕作层的建筑方式,经区农林局认定,按《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不破坏耕作层建设方案》中的扶持政策执行,在市级补助每平方米30元的基础上,给予1:1配套。六是畜禽养殖场(户)和畜牧小区水电收费按农用水电标准收取。对于已享受农业产业化基地等政策支持的建设项目,不得重复补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保障我区畜产品供应能力、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确保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乡和区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研究和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各类问题,大力支持畜牧业种子种苗等畜牧业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切实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3

  为切实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根据省农委《关于安徽省畜牧富民行动实施意见》精神,市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五”以来,我市畜牧业稳步发展,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三分之一以上,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畜禽散养比重大、饲养环境差、畜禽发病率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严重制约着我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畜牧富民工程,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不仅是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组织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既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优化畜牧业结构,促进产销衔接,也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实施畜牧富民工程作为当前和“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的大事,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建设优质畜禽生产基地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抓点示范,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品市场监管和社会化服务,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战略转变。

  (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末,全市实现肉蛋奶总产62万吨,年均递增8%以上;农民牧业人均纯收入达800元,年均递增10%以上;畜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50%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1.5:1,主要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建成省级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市、区)3个,创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个,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创立省级名牌产品5个。实现适度养殖规模和小区养殖、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产业化经营较快发展和提升。

  三、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良种普及率。按照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分层次、合理布局和建设畜禽良种场(站、点),突出发展生猪、家禽、奶牛、山羊和黄牛良种产业,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加强种畜禽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定远猪等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依法打击假冒伪劣种畜禽。从事种畜禽生产销售者必须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上下贯通的畜禽改良网络,加快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在良种繁育和推广中的应用。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结合科技入户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大力推行品种标准和使用技术规范,加强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安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组织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使动物发病率、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动物疫病控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根据国务院有关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建立长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动物疫病诊断监测系统、动物疫苗及其保存运输冷链系统、动物防疫监督和兽药监察及残留检测系统建设。对养殖生产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实现从饲料生产、畜禽饲养、产品加工到畜产品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控制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推广安全、无污染饲料添加剂新品种,确保动物健康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行规模化养殖,建立各具特色的优质畜禽生产基地。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推动三元猪、良种禽、荷斯坦奶牛、波尔杂交山羊、西门塔尔黄牛等主导品种的群体扩张,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设施,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改变畜禽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现状。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优质畜产品总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

  (四)实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加工型、市场型、中介型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国家、省、市三级畜牧产业的“排头兵”,特别是要在畜产品主产区扶植一批包括冷藏和精深加工在内的龙头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争创知名品牌,扩大国内市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市场的占有率,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步伐。规范和完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加快建设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引导农民通过合作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发展订单养殖,积极促成农民的小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

  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规划。各地要把畜牧富民工程作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抓手,纳入“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突出工作重点,找准着力点,努力把畜牧业建成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加强领导。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认识,按照“一个产业、一批生产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个合作组织、一套工作班子”的要求,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要积极宣传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把实施畜牧富民工程,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工作的一个重点,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4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5

  按照中共十二大关于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将在“七五”计划期间逐步站看的部署和中共十三大所规划的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目标,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七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改革的重大措施,畜牧业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畜牧业经济的运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鉴于牧区生产特点进行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

  80年代后期,为改变全区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状况,在全区开展了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984年7月,自治区党委全区牧区工作会议确定,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呼伦贝尔盟的肉、奶基地,兴安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肉牛基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的肉、羊毛基地,伊克昭盟的山羊绒基地和阿拉善盟的驼毛绒基地。据此,1986年,自治区农委、计委制定了《内蒙古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方案》。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旗县的自然资源和畜牧业生产优势,全区计划建设养羊基地旗县40个,其中细毛羊基地旗县18个,半细毛羊基地旗县6个,优质粗毛羊基地旗县5个,白绒山羊基地旗县9个,乌珠穆沁肉羊基地旗2个;养牛基地旗县21个,其中商品牛基地旗县13个,奶牛基地旗县8个。1987年,自治区畜牧局发出《关于作好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主要选择在当地领导重视畜牧业,具有一定的商品经济观念和经营管理水平,畜牧业务部门工作得力,技术力量雄厚,畜牧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相应条件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畜饲养量的地区。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措施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基地旗县领导一定要把商品畜基地建设列入畜牧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和盟市畜牧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抓基地建设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草原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大力种草、种灌木,积极扶持发展饲草料加工、贮存,走建设养畜的道路;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中,要把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服务体系作为建设重点,为农牧民做好系列化服务工作。畜牧部门要将商品基地建设和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和集体统一制

  深化牧区改革,必须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在牧区政策的基石。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多次要求,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凡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嘎查集体经济组织都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努力去办,以使统一经营优越性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更好的结合起来。1988年9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嘎查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机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在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各地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首先是下大力量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主的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近十年间,乡镇企业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加强双层经营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后,采取由苏木、乡镇经营管理站统一,把资金存入农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单独立账,由苏木、乡镇政府监督使用,有偿投资的办法。又如草牧场承包使用费,基本上归集体所有,建立“育草基金”,滚动使用,增强了苏木、嘎查在资金使用上“统”的功能。

  在推行草牧场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苏木、乡镇和嘎查、村根据需要留出公用设施用地和一定的机动草牧场,作为集体统一组织林业、草业用地或防灾基地、备荒打草场。由国家、集体投资统一建设、围封的大面积草场及其设施包括机井、药浴池、配种站等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实行牧户或联户承包经营,有偿使用,所得收入作为集体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益事业。

  不断强化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例如苏木、嘎查通过对草牧场行使所有权、使用权的分离,实行有偿承包,不仅通过收取草场使用费加大了集体经济的实力,而且进一步从宏观上搞好管理、协调,找到了新的契机,可以加强对草牧场的生态、产草量、载畜量及牧户经营牲畜等经济活动的调控管理。

  三、根据牧区地区特点全面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

  1987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肯定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认为一抓粮;二抓畜;三抓乡镇企业,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会议认为,抓住这三个重点,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定会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年12月26日至1988年1月3日,自治区党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农村的生产方针进一步明确起来,要求在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粮食自给。这样,就在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农牧林结合,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方针。

  由于农牧林结合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林结合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哲里木盟立足于产粮大盟的实际,大搞粮食秸秆转化,把养牛、养羊作为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畜牧业规模优势。乌兰察布盟在农牧林结合上调整优化农区产业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战略,还林还草还牧。巴彦淖尔盟在河套地区广泛推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农牧结合、以草养畜、以牧羊地。呼和浩特和包头市郊区,建设肉、奶类大基地。在实施农牧结合战略中,12个盟市各有特色,出现了农、牧、林三个基础产业大上的新局面。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的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发展农区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区上下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

  农牧林结合战略的实施,使广大农村的农牧业相得益彰,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牧业的增长速度,1990年在牧业年度,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牲畜总头数达到3109.05万头,比1985年的2530.89万头增长22.84%,平均年增长4.2%。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7.30亿公斤,比1985年的120.8亿公斤增长61.08%,平均年增长10.0%,比“七五”计划的8.78%,平均增长速度增加了1.22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产值达到39.87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5年的29.92亿元增长33.2%,平均年增长5.9%,比“六五”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加0.9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肉类总产量达到41.47万吨,比1985年增长54.79%。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取得的新成果,主要的取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根据牧区民族特点理顺生产领域的各种关系

  理顺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为了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畜牧业专业化的进程,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坚持实行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统一。

  1985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把坚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统一起来的原则。指出:领导工作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型改为服务指导型。还指出:把社会化服务工作跟上去,是牧区经济更加繁荣、牧民生活更加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都要把社会化服务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以适应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的需要。

  在实践当中,各地在积极引导专业化生产,发展家庭牧场,鼓励牲畜和草场适当集中,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分层次健全服务体系。在防疫、运销、科技服务专业户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民之间开展有偿服务;健全嘎查(村)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集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苏木、乡镇和旗县市建立畜牧业综合服务站或综合服务中心,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开展有偿的社会化服务。

  理顺生产与经营的关系。1988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畜牧业工作会议指出的:“坚持了一个思想,就是坚持用商品经济的观念来指导畜牧业生产,也就是说,要把我区的畜牧业生产同全国这样一个大环境密切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推动畜牧业向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把生产与经营的结合,作为发展畜牧业商品经济的重要环节。市场和价格的进一步放开,从根本上解决价格和价值背离的问题。这对于长期以来被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所严重束缚的畜牧业,必定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各级干部组织领导商品经济的能力,使畜牧业生产尽快沿着商品经济的轨道,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坚持处理好上述关系,进一步理顺了畜牧业生产领域诸多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经济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商品化畜牧业的发展。

  五、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

  1979年,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养畜的目标,要求大搞草原建设,解决好牲畜的吃、喝、住的问题,通过建设使每个畜群都有一个出可放牧、退可舍饲的“根据地”。进而又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

  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市畜牧生产经营制度的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和付诸实施是在这个时期。1985年8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牧区工作会议上,通过对牧区工作的再认识,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过度的决策。自治区党委《1986年全区主要工作安排》提出:“要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引导群众走建设养畜道路,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

  防灾基地建设稳定了畜牧业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分三批把占全区85%的草场、69%的牲畜纳入防灾基地建设项目的范畴,通过建设,逐步使畜牧业生产从被动抗灾走上主动防灾的轨道。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因靠天养畜所导致的牲畜发展的不稳定状态,畜牧业开始走出被动抗灾的误区。

  这个时期,38个防灾基地建设旗市总计投资2.01亿元,其中牧民自筹1.14亿元,占56.59%。基地建设累计围栏草库伦120.83万公顷,人工种草16.94万公顷,改良草场43.8万公顷,建立饲草料基地7313.33万公顷,打井1.75万眼,建立饲草饲料加工点2342处,购置打草贮草加工机械9918台套,建立青贮窖、氨化池7732座,新建棚圈1.92万座,扶持各类专业户1270户。

  防灾基地建设,试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1990年,38个基地旗市打贮草41亿公斤,资产饲料1.4亿公斤,比建设前的1986年分别提高86%和60%;畜均贮草177公斤,备料6.1公斤,分别比建设前提高77%和44%新增饲草饲料加工能力4亿公斤,99%的饲料和20%的饲草得到科学加工利用;棚圈化程度由80%提高到90%,特别是棚圈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使300万头牲畜结束了爬冰卧雪的历史。38个旗市防灾基地建设的成功,也促使全区畜牧业的发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起伏波动的局面,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1987~1990年,全区牲畜总头数连年增长,第一次实现从4000万到5000的跨越。

  六、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对新牧区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们今后开展牧区各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牧区与农区有很大差别,畜牧经济与农业经济又不一样。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牧区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经济特点,任何忽视或无视牧区特点,照搬照套其它地区的模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乌兰夫之所能成功领导牧区工作,把牧区从极端落后的状况下逐渐恢复和发展,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制定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乌兰夫牧区工作思想的精髓所在。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这一点是决不能忽略的,只有从牧区实际出发,制定和采取符合牧区特点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我们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才能更好地建设牧区。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把发展生产力、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数民族牧业区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文化都比其他地区相对滞后。因此,领导牧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制定符合牧区实际的方针政策来推动牧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如乌兰夫所说,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忘记这一目的,忽视这一重要环节,一切工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有了发展,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各民族间的经济上的差距才能缩小,各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牧区社会稳定才能真正实现。目前,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新任务,并围绕“三农”、“三牧”问题制定出台了很多有益的方针政策。在今后的建设实践中,需要切实、有效地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并围绕发展牧区生产力、提高广大牧区群众生活水平这一主题,不断加强经济建设的力度,探索适合牧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领导牧区工作,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确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是乌兰夫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乌兰夫成功领导牧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领导牧区工作,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且比领导其他地区复杂的多,即使今天我们有六十多年的建设经历,内蒙古牧区也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如何做好牧区工作、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牧区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而且,在新的实践中又在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矛盾,呈现出发展阶段上的很多新特点。因此,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吸收有益的经验,纠正失误的教训,是我们继续推进牧区各项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畜牧业工作总结09-09

畜牧业工作总结(精选)01-20

【推荐】畜牧业工作总结08-02

乡镇畜牧业工作总结05-15

乡镇畜牧业的工作总结07-26

乡镇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06-20

畜牧业工作总结(大全15篇)06-05

统计执法工作总结03-20

统计转正工作总结10-16

个人工作总结统计09-14

Copyright©1998-2024pinda.com版权所有